天天看點

滴滴受挫後,最大輸家竟然不是程維、柳青?

說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企業,不知道大家會想到誰?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會想到滴滴。作為大陸的知名網約車平台,滴滴一度占據了絕對的市場主導位置,市場佔有率占比高達90%以上,可以說是“一家獨大”。在發展早期吞并了Uber中國、快的等競争對手之後,滴滴的發展速度可以說是與日俱增。

随着後來大量資本的湧入,滴滴的地位更是愈發穩固。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的話,滴滴恐怕将一直稱霸着大陸的網約車市場。但誰也不曾想,這樣大好的局面最後卻是毀于滴滴自己的手裡。

滴滴受挫後,最大輸家竟然不是程維、柳青?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檔

讓我們将時間拉回到去年的6月底,彼時規模愈加龐大的滴滴,也是終于決定正式上市的。但奇怪的是,滴滴卻選擇了悄然赴美上市,顯得十分低調,甚至當時知道這個消息的人都不多。而毫無疑問的是,資本市場對于滴滴還是相當看好的。在滴滴上市後,其市值曾一度漲至800億美元以上。

可這時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卻浮出了水面:滴滴作為大陸的第一網約車平台,手中掌握着數億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及出行資訊。在這種情況下,滴滴在未經任何審查且沒有報備的情況下就私自赴美上市,資訊洩露的風險就是很大的。基于此點考慮,大陸的有關部門随後便展開了對滴滴的專項調查。

滴滴受挫後,最大輸家竟然不是程維、柳青?

時至今日已經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但是對于滴滴的調查卻還沒有迎來一個正式結果。但滴滴存在着違規收集和使用使用者資訊這點,基本已經是坐實了。

從滴滴所遭遇的麻煩中,我們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在滴滴陷入調查後,旗下的25款APP遭到了全面下架處理,新使用者來源完全斷絕。即便後來滴滴宣布了将從紐交所退市,并回到大陸香港重新上市,這些被下架的APP也沒有恢複。截至2月17日,滴滴的最新市值為211.09億美元,相比于巅峰期暴跌了600億美元以上。

而且今日有資料顯示,在今年的1月份當中,滴滴的日均訂單量跌至了2000萬單,相比于巅峰期下跌了足足20%。如果不能及時扭轉局面,滴滴的市場統治地位恐怕很快就要被T3出行、高德打車、曹操出行等競争對手搶走了。

滴滴受挫後,最大輸家竟然不是程維、柳青?

可能很多朋友都覺得,滴滴落到如今這個處境,身為滴滴創始人的程維和柳青肯定是損失慘重的。

但事實并非如此,這二者雖然在滴滴的創辦以及融資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程維和柳青自己卻沒有投入太多的資金。滴滴的“燒錢大戰”中的資金,主要都是融資來的。而且随着滴滴壯大後大量資本的湧入,程維和柳青的持股比例更是不斷稀釋。在這種情況下,二人雖然有一定的損失,但肯定算不上最大輸家。

滴滴受挫後,最大輸家竟然不是程維、柳青?

要是說到滴滴事件背後最大的輸家,那麼肯定非日本的軟銀集團莫屬了。據悉,在當初滴滴規模達200億美元的融資大戰中,軟銀一家就投資了100億美元之多,一舉拿下了滴滴最大股東的位置。

但軟銀也沒想到,滴滴後來會遇到這樣的大麻煩。随着滴滴市值和訂單的暴跌,軟銀也是遭到了“連帶作用”。在去年的第三季度中,軟銀的淨利潤暴跌了99.9%,且投資收益率也是暴跌了92%。

除此之外,美國的網約車巨頭Uber損失也不小。當時Uber本來是滴滴的最大競争對手,後來将在中國市場内的股份讓給了滴滴,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合并。自此之後,Uber成為了滴滴的的第二大股東。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滴滴上市後Uber的持股比例約為12.8%,僅次于軟銀。

滴滴受挫後,最大輸家竟然不是程維、柳青?

綜上所述,在滴滴受挫後,真正的大輸家肯定是軟銀和Uber了。

不知道大家對此持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