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柳青升任,程維換擋

作者:唐辰同學

這或将是一次高調的“分手”。

“520”網絡情人節前一天的下午,滴滴程維和柳青釋出聯名内部全員信。信中提到,程維決定升任柳青為公司永久合夥人,柳青不再任公司董事和總裁,公司未來不再設總裁崗位。

柳青升任,程維換擋

滴滴官網柳青的職銜已變更

根據最新的安排,柳青分管的部門和職責不變,會繼續擔任滴滴首席人才官,并繼續向董事長兼CEO程維彙報。程維也很體面地在信中表示,作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柳青是其最親密的戰友和夥伴,未來也是。

這則人事變化,意味着柳青将在加入滴滴十年的節點上,退出公司日常業務管理,回到二線,專注在人才、組織建設及社會責任工作上。也就說,滴滴“程柳配時代”結束,程維将“重擔一肩挑”。永久合夥人隻是個名譽稱号,頗有阿裡特色,這也是基于柳青對滴滴做出的貢獻的高度肯定。

二号人物?

公開資料顯示,柳青于2014年7月加入滴滴,擔任首席營運官,2015年2月,她出任滴滴公司總裁至此次調整。可以說,柳青是滴滴走到現在僅次于程維的核心人物,名字也和程維一樣,和滴滴捆綁在一起,妥妥的二号位。

王剛是滴滴最早的投資人,曾在阿裡巴巴任職超過10年,花名“老聃”,和程維共事多年。據他說,做一個打車軟體的想法,是他和程維一起碰撞并決定的。滴滴也是他離開阿裡後孵化并投資的第一個項目。

王剛在一次采訪中表示,程維敢挖柳青,超出預料,太敢想了。他們密切接觸了十來天,如同熱戀一般,不誇張的說每天超過16個小時在交流。他們二人在業務就是一對絕配:價值觀相同、能力互補。就像馬雲和蔡崇信、馬化騰和劉熾平一樣。兩個人都極為聰明,有正氣,做事都拼命。

程維草根出身,從底層的銷售一步步成長,他對市場的敏銳度、深入一線的執行能力是柳青所需要的;柳青出身名門,有大家風範,她的人脈資源、國際視野、在資本市場裡呼風喚雨的能力,又是程維需要的,是以他們這個組合很快見到了化學反應和疊加效應。

柳青加盟後,坐在了滴滴這輛車的副駕駛位,和程維一起主導着這家出行公司的行駛方向。他們的分工,按照程維的說法是“互相交叉換位”:柳青管資本、管“外交”、管職能部門包括人力和财務,程維管業務比較多一點。

柳青也确實很快在滴滴戰略、融資和國際化等方面,給滴滴帶來直接的變化。比如,她主導了滴滴發展曆程中重要的融資項目,包括滴滴與快的打車合并項目、收購Uber中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2021年6月30日,滴滴出行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根據公開資料顯示,IPO後,程維、柳青和朱景士合計持有9.8%股權,其中,程維持股為6.5%,有35.5%的投票權;柳青持股為1.6%,有22.8%的投票權;朱景士有1.2%的投票權。

柳青升任,程維換擋

作為程維曾經的同僚、創業夥伴和投資人,王剛還有一層意思沒有表達,即柳青和程維的搭配,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柳青的角色要重于程維。或者說,柳青對于滴滴以及滴滴投資人的重要性,要高于程維。

回顧其發展曆程可以發現,滴滴幾乎是一路融資、一路燒錢走過來的。優步和快車被拿下,成就滴滴今天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很大程度得益于柳青的資本運作能力和“找錢能力”。

程維曾在2019年初表示,2012-2018年,滴滴6年累計虧損390億元。另有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底,滴滴已經累計虧損超500億元。相對應的,柳青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幫助滴滴完成三次重要融資,金額分别高達7億美元、20億美元、45億美元。

财務層面上,柳青可以算得上滴滴的輸血管,不斷地從外部找錢,來維持滴滴的持續奔跑。有知名記者曾這樣評價柳青之于滴滴:“我一直暗暗覺得柳青是滴滴的‘宋美齡’。她出身名門,又不乏世故,為已處勝場、卻又“土狼”似的滴滴帶來了品牌、國際資源和某種類似沉石落水般的定力。滴滴從此不一樣了。”

值得一提的是,宋曾在戰時拉來大量的國際援助。而這裡的身出名門,指的是柳青的另外一個身份:柳傳志女兒 。

這個局面也導緻程維和柳青的角色配置設定,除了官方釋放的柳青是“滴滴管理層代言人”、“程維的最佳搭檔”外,有觀點認為,滴滴一度試圖在維持刻意的平衡,二人在對外公開露面的頻率、業務分工,都有着微妙的考量。這自然被程維否認,他說,“我們是有默契的,我們沒必要故意争執,也沒有刻意去維護。”

根據最新财報資料,滴滴2023年實作總收入1924億元,淨利潤5億元。這是滴滴首次實作年度盈利。這也說明,滴滴已經有能力“自我造血”,隻依賴外部供血的局面得以改變,滴滴也到了換擋的時候:此前的野蠻生長也将切換到穩健經營。在這個背景下,柳青的角色得以切換,回到真正意義上的二号位,“永久合夥人”算是最高的褒獎了。

程維換擋

事實上,過去近12年時間裡,滴滴的發展一直在“講新故事”和“鍛造核心能力”上反複拉扯,而花的更多精力是在“講新故事”上。

程維在2017年接受《财經》專訪時曾提出,“滴滴是戰略驅動,不是機會驅動。”在他的設計裡,滴滴的戰略有三個縱向路線,“一是國際化,建構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二是推動共享新能源汽車和配套的服務體系,滴滴将作為整個城市的汽車營運商。三是智慧交通和無人駕駛。”‍

他也坦承滴滴沒有單一次元的核心能力,真正的核心能力是進化力。這句話聽起來很虛,但如果能沿着既定的主業路線走下去,在分裂的同時,也能收獲“過瘾”的成績。‍‍‍‍‍‍‍‍‍‍‍‍‍‍‍‍‍‍‍‍‍‍‍

但在無邊界遊戲盛行的那幾年,程維很難守住這條縱向的發展路線。他說,“縱向搞不定隻能橫向,這是中國特色。”滴滴也開始追随着美團的王興,位元組的張一鳴,不斷擴張,做社群團購、布局造車、上馬搬家、快送和租車等遠離主業的新業務,深入到美團、拼多多、盒馬的腹地。

尤其是社群團購大作戰,滴滴不僅砸下百億做補貼,連派滴滴内部多名大将參與其中。程維更在内部會議上要求橙心優選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滴滴在項目上的投入“沒有上限”。

“做團購打不赢美團,就跟美團做出行拼不過滴滴一樣,”在投資人David看來,滴滴做社群團購價值無非是給資本提供橫向想象力,“做出新的業務點,講出新故事,說明滴滴能夠向其他方面延伸,不僅僅是出行平台。”

柳青升任,程維換擋

結果證明,程維的橫向實驗确實講了一個動聽的故事,資本市場也買單,滴滴的估值曾一度在一年内上漲400億美元。社群團購項目——橙心優選的四處突擊,讓外界意識到,滴滴不隻是一家出行公司,更是一家業務多元的平台型網際網路公司。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作為最佳搭檔,這也是柳青需要給資本市場和投資人的交代。

但“程柳配”下所講的“橫向擴圈”故事,也藏着緻命危機。最為嚴重的當屬2018年,連續發生兩起滴滴司機奸殺女乘客的事件,以及2021年滴滴“秘密交表”赴美流血上市。

前者将滴滴在“野蠻生長”過程中的安全風險暴露無遺,監管力度的加強,輿論風向的轉變,對滴滴的估值形成不小的打擊。而後者罔顧合規風險悄悄上市,直接導緻滴滴在美股上市不到半年時間,就宣布退市,并表示在整改完成前不再申請上市,市值更是跌慘。此後,滴滴經曆了長達563天的網絡安安全審查,最終滴滴被罰80.26億元,滴滴董事長兼CEO程維、總裁柳青各處人民币100萬元罰款,并于2023年1月16日恢複“滴滴出行”新使用者注冊。

而這一年半的“冷靜期”,對于滴滴來說,也不完全是壞事。一方面,在内部,滴滴開始回到“穩健經營”,聚焦主業的路線上,開始剝離此前跑偏的業務。比如2023年8月,小鵬汽車與滴滴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小鵬汽車将發行占交易完成後總股本3.25%的A類普通股,收購滴滴旗下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産和研發能力。

另外一方面,市場格局并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滴滴的市場佔有率雖有所減少,但在網約車市場的地位仍然是碾壓式的。據晚點LatePost爆料,2023年,滴滴加上花小豬在網約車市場共計的市占率從約65%回升至約75%。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仍然看好這一賽道,滴滴“冷靜期”時,曹操出行、T3出行、高德等玩家先後加大投入,并獲得巨額投資。

程維心裡也很清楚,“世界上絕大多數成功的企業,都是在一個領域裡做到極緻。”目前,滴滴收入由三部分構成,中國出行業務(中國網約車、計程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和其他業務(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

這個業務版圖已經十分接近他此前的規劃了。2023年财報的盈利也給了他換擋的底氣。在财報會議上,程維表示,“進入2024 年,我們将繼續專注主業,推進國内國際業務健康發展,推動技術、産品和服務的創新,更好地服務乘客、司機和生态夥伴。”

如今,随着柳青的“升任”,程維或許将獲得前所未有的控制權,也将更加堅定地換擋,傳回到滴滴的縱向戰略上。

參考資料

财經雜志,《對話程維:多數人隻知道戰争,卻并不真正了解競争》

投資界,《滴滴最早投資人:4年前投了70萬、如今回報遠超35億》

字母榜,《程維可以做回程維了》

我是唐辰同學,關注網際網路科技及商業故事。原創内容,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唐辰同學」

钛媒體、36氪熱榜

澎湃新聞月榜

界面新聞優質榜單

騰訊新聞2023年度優質答主

2023搜狐新聞年度優質創作者

人人都是産品經理2023年度優秀作者

2023網易新聞年度内容合夥人

界面、36氪、钛媒體、澎湃、藍鲸、知乎專欄認證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