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企业,不知道大家会想到谁?相信有不少朋友都会想到滴滴。作为大陆的知名网约车平台,滴滴一度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主导位置,市场份额占比高达90%以上,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在发展早期吞并了Uber中国、快的等竞争对手之后,滴滴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与日俱增。
随着后来大量资本的涌入,滴滴的地位更是愈发稳固。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的话,滴滴恐怕将一直称霸着大陆的网约车市场。但谁也不曾想,这样大好的局面最后却是毁于滴滴自己的手里。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去年的6月底,彼时规模愈加庞大的滴滴,也是终于决定正式上市的。但奇怪的是,滴滴却选择了悄然赴美上市,显得十分低调,甚至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都不多。而毫无疑问的是,资本市场对于滴滴还是相当看好的。在滴滴上市后,其市值曾一度涨至800亿美元以上。
可这时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浮出了水面:滴滴作为大陆的第一网约车平台,手中掌握着数亿用户的个人信息及出行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滴滴在未经任何审查且没有报备的情况下就私自赴美上市,信息泄露的风险就是很大的。基于此点考虑,大陆的有关部门随后便展开了对滴滴的专项调查。
时至今日已经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但是对于滴滴的调查却还没有迎来一个正式结果。但滴滴存在着违规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这点,基本已经是坐实了。
从滴滴所遭遇的麻烦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滴滴陷入调查后,旗下的25款APP遭到了全面下架处理,新用户来源完全断绝。即便后来滴滴宣布了将从纽交所退市,并回到大陆香港重新上市,这些被下架的APP也没有恢复。截至2月17日,滴滴的最新市值为211.09亿美元,相比于巅峰期暴跌了600亿美元以上。
而且今日有数据显示,在今年的1月份当中,滴滴的日均订单量跌至了2000万单,相比于巅峰期下跌了足足20%。如果不能及时扭转局面,滴滴的市场统治地位恐怕很快就要被T3出行、高德打车、曹操出行等竞争对手抢走了。
可能很多朋友都觉得,滴滴落到如今这个处境,身为滴滴创始人的程维和柳青肯定是损失惨重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二者虽然在滴滴的创办以及融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程维和柳青自己却没有投入太多的资金。滴滴的“烧钱大战”中的资金,主要都是融资来的。而且随着滴滴壮大后大量资本的涌入,程维和柳青的持股比例更是不断稀释。在这种情况下,二人虽然有一定的损失,但肯定算不上最大输家。
要是说到滴滴事件背后最大的输家,那么肯定非日本的软银集团莫属了。据悉,在当初滴滴规模达200亿美元的融资大战中,软银一家就投资了100亿美元之多,一举拿下了滴滴最大股东的位置。
但软银也没想到,滴滴后来会遇到这样的大麻烦。随着滴滴市值和订单的暴跌,软银也是遭到了“连带作用”。在去年的第三季度中,软银的净利润暴跌了99.9%,且投资收益率也是暴跌了92%。
除此之外,美国的网约车巨头Uber损失也不小。当时Uber本来是滴滴的最大竞争对手,后来将在中国市场内的股份让给了滴滴,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合并。自此之后,Uber成为了滴滴的的第二大股东。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滴滴上市后Uber的持股比例约为12.8%,仅次于软银。
综上所述,在滴滴受挫后,真正的大输家肯定是软银和Uber了。
不知道大家对此持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