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華山公園與南京城史上第一次毀城事件蘇峻之亂

作者:六朝如夢

南京九華山公園位于太平門内西側,是集山、水、城、林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北隔明城牆、毗鄰玄武湖、東接富貴山,與鐘山形斷脈連,是鐘山餘脈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曾是六朝皇家禦園。因臨湖一側陡峻如削,象一隻傾覆的行船,古稱覆舟山。古代風水學上,山如覆舟是一種吉祥的象征。

九華山公園與南京城史上第一次毀城事件蘇峻之亂

六朝時期,覆舟山是都城建康重要的屏障。宮城(台城)離覆舟山很近,覆舟山周圍的土地屬于上層貴族活動的範圍。六朝時期的覆舟山,東際青溪,北臨後湖,西近台城,周回不過三裡,高不過百米,是一座普通的小山。山雖不高大,但地理位置很重要。與東面的龍尾坡、蔣陵關系着宮城的安危。

九華山公園與南京城史上第一次毀城事件蘇峻之亂

東晉鹹和三年(328年),曆陽内史蘇峻以讨中書令庾亮為名,從這裡攻入都城,史稱蘇峻之亂。 蘇峻之亂,又被稱為蘇峻祖約之亂,此亂爆發于鹹和二年,是一場空前的大叛亂。叛亂的兩位領袖,一個蘇峻,一個是祖約。

蘇峻、祖約,大家可能不知道,但祖約的哥哥,聞雞起舞的祖逖,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讓無數中國人肅然起敬。

九華山公園與南京城史上第一次毀城事件蘇峻之亂

亂世出英雄,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範陽郡遒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縣)人。東晉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祖逖出身于範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骠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永嘉之亂後,率領親黨避亂于江淮,擔任奮威将軍、豫州刺史。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數年間,收複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号鎮西将軍,功勳卓著,結果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最終憂憤而死,朝廷追贈車騎将軍。部衆被弟弟祖約接掌。

有個成語“祖财阮屐”,就是講的祖約,說祖士少愛好财寶,阮遙集愛好鞋子,都是經常自己打理,同樣是一種累人的嗜好。有人突然拜訪祖士少,碰見他在整理财物,還有兩小筐沒整理好。由于怕被來客看見,祖士少把它們放在身後,還側着身體意圖遮住,言談舉止都表現出心中很不平靜的樣子。也有人未打招呼就造訪阮遙集,看見他自己生火給鞋子上蠟,一邊忙着一邊歎息道:“(雖說有這麼多鞋子),一個人一輩子又能穿幾雙呢?”神情如同閑聊一樣舒适順暢。

祖約字士少,舉孝廉出身,授成臯縣令。祖逖死後,繼任豫州刺史,接掌部衆,然而馭下無方,無法抵抗後趙石勒的進攻,喪失祖逖北伐成果。參與平定王敦之亂,出任鎮西将軍。晉明帝死後,對現狀不滿,逐漸心懷怨恨。鹹和二年(公元327年),聯合蘇峻一起以誅殺庾亮為由,起兵反叛。屢戰屢敗,率衆投奔後趙。鹹和五年(330年),為後趙石勒所誅,宗族夷滅。

再來看蘇峻,蘇峻年少時頗有才華,而且成年後就被舉為孝廉。在永嘉之亂爆發時,此人就曾聚衆為主,穩定地方,是以被升任蘭陵相。

永昌元年,江州刺史王敦造反,天下幾度崩潰,蘇峻挺身而出,在都城保衛戰中打敗了王敦,随後又阻擊叛軍,立下赫赫戰功。

但與祖逖一樣,蘇峻很快就遭到朝廷的猜忌,而蘇峻因有功于國,漸漸擁有很高威望,而且有精兵萬人,武器精良,是江北一個強大的軍事力量,也日益驕縱,而且私自收納亡命之徒和隐匿逃亡的罪犯。

九華山公園與南京城史上第一次毀城事件蘇峻之亂

鹹和元年(326年)時,中書令庾亮誅除了意圖作亂的南頓王司馬宗,其黨羽卞鹹的哥哥卞闡逃亡到蘇峻處,庾亮命蘇峻送還卞闡,但蘇峻竟沒有聽命。庾亮因而認定蘇峻是一個禍患,終有一日會引發禍事。

鹹和二年(327年),為解決蘇峻的隐憂,庾亮決心征蘇峻入朝,庾亮認為即使真的将蘇峻逼反,也是小禍;反而數年後才讓他作亂,那蘇峻力量會發展到強得難以壓制。

蘇峻自然知道庾亮的心事,起兵造反,并派參軍徐會去聯系祖約,祖約知道後十分高興。

蘇峻率二萬人渡江,沖開牛渚(今采石矶)的防線,繞到都城東北,進據蔣陵和覆舟山,打敗了守将卞壺的部隊。突破青溪大栅,居高臨下,因風縱火,台城及諸營寺署一時蕩盡。蘇峻因攻占覆舟山而奪得勝利,控制了東晉朝廷。

九華山公園與南京城史上第一次毀城事件蘇峻之亂

因為王導與光祿大夫陸晔、荀嵩等官員都在正殿守護晉成帝,令攻進來的蘇峻不敢上殿。但蘇峻都在後宮搶掠,表現殘酷而極為兇暴,又驅役百官,要他們負擔登蔣山,亦裸剝士女,令他們被逼以草席或泥土蔽體,哀号之聲震動全城。另盡掠庫存的二十萬匹布,五十斤金銀,億萬錢和數萬匹絹布。

蘇峻在攻陷建康後大肆破壞宮殿,至宮阙毀壞,這是南京城第一次毀城事件,破壞到什麼程度?溫峤請求遷都豫章,三吳豪族則請遷會稽。最終由王導以“建康王者之宅”和“宜鎮之以靜,群情自安”決定不遷都,轉而重建建康秩序和安定大亂過後的國家。

蘇東坡評:蘇峻之亂,晉幾亡矣,宗廟宮室,盡為滅燼。

九華山公園與南京城史上第一次毀城事件蘇峻之亂

陶侃又作為聯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為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他精勤于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史稱他治下的荊州“路不拾遺”。在後将軍郭默擅自殺害劉胤後,即率兵征讨,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唐德宗時,陶侃成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時,位列武廟七十二将。

陶侃的曾孫就是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

陶侃出身貧寒,一次鄱陽郡孝廉範逵途經陶侃家。時值冰雪積日,倉促間陶侃無以待客。他母親剪下自己的長發賣給别人做假發,換得酒菜,客人暢飲極歡,範逵拜見廬江太守張夔時,極力贊美陶侃。于是張夔召陶侃為督郵,領枞陽縣令。在任上以有才能而著名,又遷任主簿。張夔之妻生病,需要到幾百裡之外去接醫生,當時大雪天寒,主簿等僚屬們都感到為難,獨陶侃說:“侍君侍父是為臣為子之義,郡守夫人,就同我們的母親一樣,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盡心的。”并主動要求前往。

九華山公園與南京城史上第一次毀城事件蘇峻之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