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風薦書|如何選書?如何選好書?金庸關門弟子這麼說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每年出版的圖書數不勝數,書海太廣,時間太少——如何選書便成了每個愛書人的難題。

春風薦書|如何選書?如何選好書?金庸關門弟子這麼說

近日《好書紛紛入眼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書是一本替人讀書、為人選書的“書中之書”。作者盧敦基積十年之力,漫遊書海,撿拾遺珠,将一些或暢銷或被人遺忘的好書淘洗出來,略加點評,指明精髓,連綴成篇。

春風薦書|如何選書?如何選好書?金庸關門弟子這麼說

盧敦基,1982年畢業于杭州大學中文系,2010年獲浙江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導師是金庸,他是金庸的關門弟子。

著有《曹聚仁傳》(合著)《風起雲揚——〈漢書〉随筆》《金庸小說論》《人龍文虎——陳亮傳》《好書總會複活》等。

春風薦書|如何選書?如何選好書?金庸關門弟子這麼說

他曾任浙江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錢江晚報的老朋友,尤其是常看“晚潮”副刊的讀者,對這個名字肯定不陌生。書中文字,或許與晚潮的文章有相似見解,讀者諸君不必驚訝,他就是那位作者。

兩三千字内寫透幾點至理,八九分鐘間讀懂一本好書,帶大家一起品讀書中精髓。書中每篇文字皆短小精悍、風趣幽默,所涉書目從社會政治到經濟科技,旁采博涉。

此外,文中也寫到作者不少平生見聞,從曆史掌故考據,到懷念故師金庸先生事迹,論高處嬉笑怒罵,憶舊時真摯動人。

【嘗鮮翻書】

何謂好書(代序)

所有喜愛讀書的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何謂好書?

我這一說,未免有人動問:“既然都已是愛讀書的人,怎麼會對何謂好書都弄不清楚?你也太低估愛讀書的人了。簡直懷疑你根本不愛讀書!騙子!”

且慢動嗔。世界上确實有些事,我們平常覺得挺明白,但人家一問,當即糊塗,而且真的無法說清楚。比如,我們現在都是活着的人,都有生命。但如果問你“何謂生命”,你能準确說出來?不僅是你,拿諾貝爾獎的人如薛定谔,也不一定能準确說出來。又比如,我們都生活在時間裡,但是,何謂時間?如果是我,除了拿出手機點開時鐘示意外,别無回答。自以為明白的事,有時要說清楚真不易。

何謂好書?這個問題的難度當然遠遜于前兩個。但是用一兩句話說清楚,也非易事。

一開始,我為自己這本第二部讀書随筆集作自序,就打算寫這個問題。此書編了一年左右。等到編完,自序方才下筆。

“好書就是經典!”這是一個最常見的回答。當然,這個回答肯定沒錯。經過曆史選擇的、經久不衰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在中國如四書五經、四大名著,在歐洲如《荷馬史詩》、莎士比亞戲劇,肯定都是好書。話這麼說當然沒錯,但是今人的研究,會特别揭示經典的确立過程,進而證明經典并非天然生成,常有變遷。這其實是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經典的非經典性。

另一個常見的回答是,好書隻針對讀者自身而言。對我而言好就是好書!别人的标準不關我事。人以為蜜糖,我以為砒霜。很正常,各有各的興趣愛好。這個回答,當然也不能說全不對,然而否認了人類和社會的共通性,顯然也走偏了。

我們今天回答這個問題,多少要考慮科學性,簡單地說,就是要盡量擺脫個人視角,最好要有可度量的明晰标準,減少歧義。這是我們身處的科學時代的基本要求。

從這個意義上,我嘗試對“何謂好書”給出的答案是——好書,就是所有水準高于“我本人”的書。

這是從學習的意義上來定義的。讀書,如果被視為一種學習知識、提升自己認知水準的活動,那麼,水準高于我的書,對我來說都屬好書。而自己的水準,自己應該是比較清楚的。随便哪一本書,翻開讀上幾頁,先不評論好不好,隻問它的水準高不高于“我”,“我”值不值得繼續看下去,心裡邊馬上會有一個較明确的答案。當然,完全看不懂的,比如對我而言,高等數學、理論實體學等,看不下去,但我知道它的水準确實比我高。

而且,用這個标準,也能回答“好書為什麼是變化的”這一問題。道理很簡單,對十來歲的一個人而言,世上的好書實在太多。但當你三四十歲,視野漸寬,所知亦多,好書就自然而然地少下去了。就如郭靖,既習《九陰真經》,再看見一本《越女劍譜》,大抵就不會再興奮了。

當然,上面不過是從一方面給出了問題的答案。我們今天在地鐵、公交或是身處那種嘈雜紛亂的場合,也時常看見有人看手機看得如癡如醉、如饑似渴。他們有的竟然也是在看書,當然看的則大多是網絡文學。這個時候,你能說那些網絡文學對他們來說不是好書?

這就揭出了好書的另一個次元——能給讀者娛樂的,都是好書。至于這種娛樂有沒有導緻正事荒廢,是否玩物喪志,那是另一個問題,此處不談。

如果一本書的水準既高于我,也讓我讀起來很開心,那應該就是雅俗共賞的好書了吧!

又有人會說,那樣的好書似乎不多。然而,事實上,那樣的好書還真不少。不僅不少,而且越來越多,正如我所感:“好書紛紛入眼來!”

為什麼如今的好書越來越多?我也是思索了許久才明白:在如今這個高度複雜的現代化社會,各種進步都由微小的進展集合疊加而成,很難找到那種一言千鈞、乾坤立定的決定性發現了。但也是以,具體而微的發現如雨後春筍。看來,是到了該改變我們的進步觀、同時也是好書觀的時候了!

我這部讀書随筆中所寫到的書,毫無疑問都是好書,而且大多是比較新的好書。資訊化時代,社會一日千裡,今天如果再一味讀舊的好書,未免也太沒勁了。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