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幕後|運動員智能床零重力可遙控,鏟雪開道送進冬奧村

從北京冬奧村開村的那一天開始,這裡的設施和服務就收獲了各國運動員的好評。其中,冬奧運動員房間裡擺放的一張智能床更是被“花式”點贊。

不止一位國外運動員以視訊形式分享出來這張智能床,使其一夜“走紅”。北京2022官方智能床供應商——麒盛科技總經理黃小衛近日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介紹,智能床零重力模式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宇航員的太空艙座椅。除了科技感,還融入了許多中國文化元素,例如在靠背上采用了雪花設計,希望“講好中國故事”。

智能床“走紅”的幕後,是近兩年的籌備、約30個版本的靠背設計稿、150名技術人員的參與,以及30多個小時人工鏟雪開道、用平闆車送床進冬奧村等一幕幕。

冬奧幕後|運動員智能床零重力可遙控,鏟雪開道送進冬奧村

智能床被“花式”點贊。美國雪橇運動員薩默·布裡徹在社交平台上進行分享。圖/企業供圖,社交平台截圖

靈感源于宇航員太空座椅

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智能床供應商,麒盛科技為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的3個奧運村提供了6000多張智能床,這也是冬奧會中首次提供智能床。

智能床的高科技究竟展現在哪裡呢?麒盛科技總經理黃小衛告訴新京報記者,智能床可用遙控器控制,具備零重力模式、看電視模式、閱讀模式等多個功能。

其中,零重力模式是麒盛科技與斯坦福大學一起合作研究的,“類似于宇航員的太空艙座椅。”黃小衛說,“頭部擡到15°,腳步擡到35°在這樣角度下,心髒與膝蓋處于同一水準線,身體壓力均衡分散,有效減輕身體壓力負擔,促進血液循環。”而在這樣的角度支援下,可以讓人在睡眠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獲得放松。

“這些是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來做的。”滑冰、滑雪等運動項目對運動員腿部力量要求較多,是以腳部的擡起功能對腿部的放松有較大幫助。黃小衛說,床最終是服務于人的睡眠的,“人體放松,睡眠會更好。”

前後出了約30個版本設計稿

據介紹,為了最大程度地将北京2022年冬奧會主題和中國文化結合,靠背的設計與面料的選擇曾有過約30個版本的設計稿,嘗試過“長城”“山川”等方案,最終确定為雪花。

黃小衛說,最終的設計定稿考慮了科技與文化之間的融合,而文化背後就是人文關懷。“如果隻有高科技,床也是冰冷的,還需要有人文關懷。”

與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睡眠休息艙内的智能床不同的是,冬奧村中的智能床沒有設定震動按摩和推力鬧鐘服務。“主要是考慮到震動按摩的功能對一些有身體障礙的人來說并不一定合适。”此外,考慮到保護運動員隐私等問題,智能床的部分資料化功能也未啟用。

黃小衛稱,智能床對冬殘奧會運動員的幫助可能會更大。考慮到在冬殘奧會中部分運動員坐輪椅,智能床進行了可調節的床腳設計,“在冬奧會結束,冬殘奧會運動員進入北京冬奧村前,将對床腳進行調節。”這項工作屆時将由麒盛科技在閉環内的員工完成。

鏟雪開道送床進冬奧村

“公司有300名技術人員,其中有150名都投身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幕後工作。”黃小衛告訴新京報記者,包括設計、運送、安裝等多個崗位的人員也都參與其中。

智能床完成後,被運送到冬奧村搬進各個房間的那一幕,更讓他難忘。張家口賽區是山地,運送智能床時又下起了大雪,讓運輸工作變得異常艱難。

冬奧幕後|運動員智能床零重力可遙控,鏟雪開道送進冬奧村

運送智能床進張家口冬奧村時下起了大雪,從業人員鏟雪開道,用平闆車運送床。圖/企業供圖

雪天山地路滑,貨車上不去,于是他們人工鏟出一條道,用小平闆車将智能床一張一張地拉到冬奧村的各個樓下。“智能床的金屬鋼架、電動部分都很重”,黃小衛回憶,貨車司機在雪地裡待了30多個小時,公司和冬奧村的從業人員也連續30多個小時沒合眼,“沒人喊累也沒人抱怨,大家都感覺能參與到冬奧會工作中是件非常榮幸的事。”

新京報記者 張潔

編輯 王琳 校對 郭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