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亮相冬奧村的“唐娃娃”是如何制作的?

新華社貴陽3月2日電(記者齊健、周宣妮)亮相冬奧村的非遺手工藝品“唐娃娃”長啥樣?這些娃娃是怎麼制作出來的?記者近日探訪貴州盛華職業學院唐人坊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學院,在一群中職學生手中找到了答案。

泥塑、制模、翻模、打磨、上漿、畫臉、梳頭……再搭配為每個人物形象量身定做的服裝和配件,經過一雙雙巧手組裝,四款惟妙惟肖的唐娃娃孫悟空、楊貴妃、穆桂英、花木蘭呈現在我們面前。

亮相冬奧村的“唐娃娃”是如何制作的?

3月1日,在貴州省惠水縣幸福移民社群的唐人坊産教融合基地拍攝的組裝完畢的唐娃娃。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這四款唐娃娃是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專門定制的,從去年11月就開始加緊制作,首批已作為禮物贈送給參加冬奧會的國際友人和運動員們。正在趕制的這一批唐娃娃還有幾百個,很快将發往北京。”唐人坊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學院副院長秦貞铮介紹說。

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幸福移民社群的唐人坊産教融合基地裡,隆元碧正在驗收即将完工的唐娃娃。“我2012年入校,是非遺傳承學院招收的第一屆學生,2015年畢業後去北京唐人坊公司工作,2018年底又被派到惠水的産教融合基地負責教學和管理。”她說。

亮相冬奧村的“唐娃娃”是如何制作的?

3月1日,隆元碧(左)在貴州省惠水縣幸福移民社群的唐人坊産教融合基地驗收即将完工的唐娃娃。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隆元碧的老家在惠水縣農村,國中畢業那年父親去世,母親除了種地沒什麼技能,她本已準備出省打工。得知盛華職業學院不僅免學費還提供生活補助,她讀上了中職,從沒有一點美術基礎,到學習蠟染、刺繡、工筆、素描和唐娃娃制作,隆元碧喜歡上了手工藝品制作。

秦貞铮說,非遺傳承學院合作辦學伊始就明确面向貧困家庭學生的招生原則,為的是“培養貧困學生、傳承民族技藝、帶動家庭脫貧”。

亮相冬奧村的“唐娃娃”是如何制作的?

3月1日,隆元碧(左)在貴州省惠水縣幸福移民社群的唐人坊産教融合基地裡驗收即将完工的唐娃娃。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如今,跟隆元碧同屆的40多個同學中有10多人留在唐人坊公司,還有人繼續攻讀設計專業大學。“我讀書沒花一分錢,前兩年家裡易地扶貧搬遷住進縣城的樓房,回家做喜歡的事,一個月收入4000多元,還能照顧母親。”隆元碧笑着說。

2012年辦學至今,唐人坊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學院共招收培養了407名學生,其中95%來自家庭貧困,2020年統計就業率100%。

貴州盛華職業學院校辦負責人張輝偉說,這兩年明顯感覺到招收的學生家庭條件有很大改觀,但學校依然堅持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特殊困難家庭的優惠政策,除了開設面向盲人學生的專業,不少學院還招收殘疾學生。

産教融合基地占地不過幾百平方米,不僅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教育訓練基地,還是黔南州留守、孤殘婦女居家就業技能教育訓練基地和惠水縣幸福移民社群人偶制作扶貧工廠中的房間。除了非遺傳承學院的學生可以到基地實習制作唐娃娃,移民社群的不少婦女也來這裡學習,加工娃娃服飾和配件。

“我學習唐娃娃制作快一年了,最羨慕學姐給娃娃畫臉的技藝,差不多的臉型模子能畫出千變萬化的人物。接下來我不僅要多練,還準備讀高職,學習設計和新媒體傳播。”盛華職業學院2019級學生羅靜說。

通過産教融合,盛華職業學院協助唐人坊完成技術革新10餘項,開發新産品,特别是基于“北京絹人”非遺工藝創新制作的唐娃娃,陸續亮相國内多項重大活動和不少城市的文旅展台。

亮相冬奧村的“唐娃娃”是如何制作的?

“唐娃娃在她們手中已經發展出300多個系列,而她們自己也在發生蛻變。”秦貞铮說,她最初是唐人坊的一名設計師,2019年公司派她研究貴州的特色文化,不僅是為了向大山裡的孩子傳授民族工藝和設計知識,更是為了開闊孩子們的眼界。(視訊:周宣妮、楊文斌、齊健,報道員:郭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