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雨潤如酥一年春好處文/朱殿封

小雨潤如酥 一年春好處

文/朱殿封

七九八九雨水節,又是一年初濕衣。轉眼間,雨水節氣一臉朦胧地款款走來了。

何謂雨水?古人說:“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雨水有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就是說,水獺開始捕魚了,将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南遷的大雁起程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陽氣的上升而開始抽出嫩芽。這個時候的寒冷已經是凍人不凍地了,大地從此緩緩回春,漸漸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今年農曆正月初七(陽曆2月18日)雨水。雨水節氣總是跟農曆正月摽在一起,處在七九八九交頭接尾之中。春長的時候,雨水節氣處在正月底前;春短的時候,雨水節氣處在春節前後。雨水節氣之後,大陸大部分地區氣溫達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此時天氣變化不定,忽冷忽熱,乍暖還寒,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故此在北方地區,雨水節氣後不是不下雪了,隻是從今往後下雨增多了,下雪減少了。雨水節氣如果下雪,下得雪俗稱“百洋水”,意思是說在未來100天左右,老天會下一場大雨。這時下得雪越大,那時下得雨就越大。

雨水催生自然界裡的萬物生長,也伴生人類文化繁榮。在曆代文人墨客眼裡,雨水是個多情的節氣,他們抒寫雨水的詩詞賦章數不勝數。杜甫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韓愈頌“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白玉蟾詠“正月梅花盡,一溪春雨香。燕方尋故地,蜂已葺華房。”陸遊歌“臘雪瑞我麥,春雨嘉我谷。老農無他求,一飽萬事足。”葉菌唱“一犁足春雨,一絲搖晴風。樂此至樂地,其惟蓑笠翁。”

鄭闆橋題聯:“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極言春風鼓蕩,“放膽”将柳樹枝條“梳”成秀發般輕柔之美姿,春雨潤物,催開大地鮮花盛開之華容。鄭闆橋為什麼說春風“梳”柳而不是“梳”槐、椿、榆等樹?也許是因“柳有八德”:一不擇地而生,二易殖易長,三先春而青,四深冬始瘁,五質直可取,六堅韌可制,七穗葉可療治,八歲可刈條枝以薪,蓋梓材之良器也。鄭闆橋所言夜雨“潤花”,與“二十四番花信風”相對應。花信風是一種節氣用語,指某種節氣裡開的花,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是以叫花信風。從小寒到谷雨8個節氣裡共有24候,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人們選花為代表,叫做這一節氣中的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雨水節氣裡的三個花信風是: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是以,陸遊又有“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之詩句。

曆代農民素來講究風調雨順,他們最深知好雨的寶貴,因而非常看重雨水節氣,對它充滿美好期待:“雨水有雨莊稼好,春大春小一片寶”。“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一場春雨一瓢油,麥秋大秋全豐收”。因為“春雨貴如油”,雨水節氣裡下雨,就預示着能長出一地好莊稼,會有一個好收成。農民根據雨水節氣前後幾天是否降雨雪預測後期天氣:“雨水有雨百陰”、“雨水落了地,陰陰沉沉到谷雨”。根據氣溫高低預測後期冷暖:“冷雨水,暖驚蟄”、“暖雨水,冷驚蟄”。根據風預測後期天氣:“雨水東風起,伏天必有雨”等等。這些農諺,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農耕社會,是農民認識自然的一種總結,是農民在長期生産實踐中認識氣候對越冬作物的影響的一種總結。

小雨潤如酥一年春好處文/朱殿封

大陸現存最早的農學專著《氾勝之書》中說:“杏始華榮,辄耕輕土弱土,望杏花落,複耕。”“晚霞明似錦,春雨細如絲。”“一犁膏雨,農夫村外盡乘時。”山東及北方地區雨水時節的農事活動,還是用一首順口溜來表述吧:“雨水”雨增溫度升,華北大地漸解凍。抓緊劃鋤冬小麥,化一層來鋤一層。大麥葵花和蓖麻,頂淩播種産量豐。河裡來水快蓄灌,莫待斷流澆不成,河水井水雙配套,水到用時有保證。春田肥料早運上,耙耢保墒不容停。棉田良種準備妥,提高地溫适時播。地瓜育苗早打譜,抓緊盤炕和挖坑。果園認真來管理,剪枝刮皮把土松。牛驢騾馬要加料,春耕春種如虎猛。養魚宜用廢棄地,燒完磚瓦挖魚坑,結合積肥整魚塘,塘深地壯魚糧增,水深才能養大魚,上中下部魚三層。

小雨潤如酥一年春好處文/朱殿封

不得不說的是,雨水節氣裡,農民會選一個晴朗無風的好天氣,把五谷種子、棉花種子拿到太陽底下晾曬,讓種子去除潮氣,出芽率高。種子們在暖洋洋的陽光下,做着不久就要入土發芽的美夢。

壹點号 春燕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