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碳石墨 GGII】2021年中國氫電産業十大預測複盤(下篇)

昨日,高工産研氫電研究所(GGII)釋出2021中國氫電産業十大預測複盤(上篇),本文是下篇:

預測六 價格端

GGII預測:産能使用率不足競争政策+規模化降本,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2021年将繼續降價30%左右。

2020年回顧:2020年,燃料電池成本快速下降,并超出市場預期。GGII調研發現,包括膜電極、雙極闆、燃料電池電堆、氫循環泵、空壓機等核心材料及關鍵部件價格均有明顯回落,同比2019年降幅在20%-50%。其中,電堆價格下降30%以上,膜電極實作20%~30%降價,空壓機下降一半,氫循環泵價格降為1~2萬元/台,國内氫循環泵相比進口産品可便宜70%以上。随着9月份“以獎代補”政策的釋出,電堆企業競相降價,國鴻氫能、氫璞創能、雄韬氫雄紛紛将百台級電堆價格降至2000元/kW以下,使得系統價格低于5000元/kW成為可能。

2021年複盤:

根據GGII調研,2022年燃料電池系統單價低至4000餘元/KW,電堆單價低至1500元/KW左右,兩者主流出貨價格同比2021年下降30%左右。據GGII分析,燃料電池系統降本的主要推動力在于,電堆和BOP成本均實作不同程度的下降。電堆的成本大頭——膜電極價格2021年出現30%左右的降幅。BOP價格也同比出現下降,例如增濕器受益于國産化替代,降本效果明顯。

此外,國内氫電産業鍊各環節處于持續擴張狀态,商業定價政策的考量、頭部供應商下遊需求量的提升帶動的規模化降本,均是燃料電池及核心零部件降價的影響因素。

預測七 關鍵材料及零部件

GGII預測:三大關鍵材料中,催化劑、質子交換膜預計2021年進行批量化上車應用,最難啃的骨頭隻剩下碳紙,預計要2022方能實作上車。

2020年回顧:核心材料方面,催化劑方面,蘇州擎動、濟平新能源等國産催化劑已經實作小批量上車,但催化劑主流市場佔有率依然被外資企業占據。質子交換膜方面,搭載蘇州科潤質子交換膜産品完成上車公告,東嶽未來氫能150萬平/年質子交換膜産線正式投産。氣體擴散層方面,通用氫能建成國内第一條卷對卷連續化生産GDL産線,首次批量傳遞下遊客戶驗證,但尚未實作上車。值得一提的是,氣體擴散層所用到碳紙原材料核心技術仍掌握在日本TORAY、德國SGL和美國AvCarb等少數企業手中,碳紙及原材料成為關鍵材料中最難啃的骨頭。

BOP方面,2020年國産空壓機市場佔有率超過90%,氫循環部件國産化産品占比超過80%。增濕器仍以進口産品為主,國産品處于驗證中,預計2021年國産增濕器可實作批量上車應用。是以GGII判斷,樂觀估計到2022年氫燃料電池産業鍊有望完全實作國産化。

核心材料方面,東嶽未來氫能的質子交換膜,濟平新能源的催化劑均實作數百台的批量上車應用,國産化在“以獎代補”的促進下進入提速階段。氣體擴散層方面,以通用氫能為代表,産品仍處于驗證階段,預計2022年可實作批量上車,符合此前預測。BOP方面,空壓機、氫循環部件基本國産化,國内頭部增濕器廠商出貨量超過1000台,實作數百台級别的上車應用。

預測八 燃料電池技術

GGII預測:國内外技術差距進一步縮小,體積功率有望突破5.0kw/L,單堆功率超過180KW。

2020年回顧:2020年主流電堆企業相繼推出大功率産品,電堆體積功率密度紛紛超過或達到2014款豐田MIRAI電堆水準,與行業标杆技術差距進一步縮小。随着國内膜電極功率密度提升、金屬雙極闆流道設計的優化,預計2021年在性能名額上會有媲美豐田2020 MIRAI的産品出現。此外,2020年國内有超過五家企業電堆功率超過150KW,随着空壓機等BOP産品配套功率的更新,2021年國産電堆峰值功率有望突破180KW。

2021年,以捷氫科技和氫晨科技為代表的金屬闆電堆企業相繼推出180KW以上的電堆新品。2021年10月,捷氫科技釋出的捷氫啟源M4H電堆峰值/額定功率分别達到198/163KW,峰值/額定功率為5.1/4.2 KW/L,壽命達到15000h,技術名額達到或超過豐田MIRAI 2020電堆水準。同月,氫晨科技對外披露,H3系列單堆230kW大功率電堆已經完成性能測試,并于2022年1月正式對外釋出,其峰值功率密度高達6.0kW/L。

預測九 銷售車型

GGII預測:2021年燃料電池客車、氫電重卡二分天下,其中客車銷售占比将保持在60%以上。

2020年回顧:高工産業研究院(GGII)釋出的《燃料電池汽車月度資料庫》統計顯示,2020年1-11月份合計銷量為1288輛,其中燃料電池客車銷量為1151輛,占比89.4%,燃料電池專用車銷量為137輛,占比僅10.4%,客車成為了2020年示範推廣的絕對主力。2021年是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關鍵年,冬奧會期間投運車輛以客車為主,加上各示範城市群大多以客車作為前期示範重點,預期2021年氫燃料電池客車的銷售占比将保持在60%以上。

此外,根據“以獎代補”政策,示範推廣車型向重卡傾斜,是以氫能重卡将在2021年密集落地進行示範營運,銷量迎來一波小爆發。

根據GGII釋出的《燃料電池汽車月度資料庫》統計,2021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共1894輛(交強險資料),其中客車和重卡車型占比分别為55%、41%,合計高達96%。與2020年相比,客車占比同比大幅下降,重卡上牌銷量占專用車的94%,同比增長4300%,是商用貨車的絕對主力車型。此外,乘用車出現數十台批量級的示範應用,是2021年燃料電池汽車示範的一個亮點。

預測十 市場競争

GGII預測:國内外企業同台競技,外資進軍中國氫電市場愈來愈近

2020年回顧:豐田、現代、博世等外資品牌紛紛釋出新的燃料電池産品,并通過成立合資公司、與國内企業簽訂合作協定等方式制定進軍中國市場的計劃。GGII認為,通過氫能城市示範群,以獎代補鼓勵自主創新,強強聯合進行技術攻關,加速國産化替代;另一方面,敞開大門鼓勵外資進入,以獨資或合資的形式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技術,可以對“卡脖子”的高端技術突破起到催化作用。

2021年,現代汽車、Hexagon Purus、博世(中國)、豐田汽車、弗吉亞(中國)、康明斯等國際知名企業紛紛在中國落地氫能業務,投資布局領域涉及燃料電池系統、儲氫瓶、電解水制氫裝置、催化劑等産業鍊環節,計劃總投資金額超過120億元。

【寶碳石墨 GGII】2021年中國氫電産業十大預測複盤(下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GGII ,2022年1月

外資品牌企業的投資落地,有助于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市場的發展和繁榮,并引發鲶魚效應,促使國内氫能及燃料電池企業提升産品技術水準,進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寶碳石墨 GGII】2021年中國氫電産業十大預測複盤(下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