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中年,男人想過的婚姻生活,是這三種

人到中年,男人想過的婚姻生活,是這三種

電視劇《知否知否》裡面的顧廷烨和盛明蘭剛結婚的時候如膠似漆,顧廷烨一下朝就急着去找盛明蘭,親熱一番才肯去吃飯。

我們羨慕這樣的婚姻,甜蜜又夾雜着熱烈,這樣的婚姻會給予我們積極的心理暗示,讓我們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生活中的風雨。

人在不同的階段,思維方式不同,想要擁有的東西也不同。

就好比我們小時候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拯救世界的超人,而當我們長大之後,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拯救自己的超人就足夠了。

或許在年輕的時候,男人希望的婚姻是轟轟烈烈的,愛情這樣過才有意思。

隻是人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人不可能一輩子都隻專注于一件事情,到了中年這個階段,想要的婚姻也會和年輕的時候有差別。

在兩性關系中,人到中年,男人想過的婚姻生活,是這三種

人到中年,男人想過的婚姻生活,是這三種

安安靜靜的婚姻

愛情一直都是消耗品,夫妻結婚時間太久,最初的那份轟轟烈烈就會被消耗得一分不剩,新鮮感也會被消磨殆盡。

這時候,長時間地同處于一個屋檐下,中年夫妻就會産生審美疲勞。

會覺得對方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會覺得自己的婚姻怎麼變得這麼糟糕。

這樣的婚姻即使沒有那些違背道德底線的事情,例如背叛和家暴,也很容易因為一兩次争吵分崩離析。

這時候,婚姻對于中年男人來說,就變成了一個極其吵鬧的地方,因為兩個人除了争吵就是争吵。

于是,中年的男人就渴望自己的婚姻能夠安靜一些,少一些争吵,多一些溫暖。

有人說,小情侶其實是怕失去對方,是以總是大聲诘問;而老夫妻是因為互相懂得,是以總能溫情軟語。

因無愛而喧嚣,故有情則寂靜。

人到中年,男人想過的婚姻生活,是這三種

及時溝通的婚姻

婚姻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并非結局,我們不能夠因為婚姻經曆的時間長了,就對它高枕無憂。

很多時候,摧毀一段感情的不是那些突如其來的巨大變故,而是那些隐藏在生活中不被在意的瑣碎細節。

莎士比亞說過:“愛情不是花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語言的基礎上的。”

這樣的共同語言,就來自于及時有效地溝通。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丈夫和妻子說自己有一個同學聚會,要出去吃飯,但是整個下午都沒有理妻子一下,對此,妻子很不開心,生氣了。

丈夫覺得自己已經告訴妻子了,怎麼還這樣?

妻子覺得丈夫光顧着玩,根本就不在乎自己。

誰也不說,就這麼一直耗着。

但其實隻要丈夫說,同學聚會很重要,害怕回複不及時讓妻子生氣,就選擇盡快結束,好回來陪妻子。

妻子也說自己之是以生氣,是覺得丈夫不在乎自己。

三言兩語就可以把誤會解開,彼此也知曉自己在對方心裡的地位,一舉兩得。

由此可見,及時有效的溝通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沖突,而這樣的婚姻也是中年男人想要的。

人到中年,男人想過的婚姻生活,是這三種

平平淡淡的婚姻

林語堂曾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夫妻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總想着一夜暴富,多掙點錢,好讓家人過上好的生活。

當我們不再年輕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人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努力了都會有結果。

有些事情,哪怕是竭盡全力也仍舊是無動于衷。

就好比電視劇《蝸居》裡面的蘇淳,為了改善家裡的經濟條件,私自接外單,結果被公司以“洩漏公司機密”告上了法庭,最後锒铛入獄。

這又何必呢?

有錢固然好,誰都希望自己腰纏萬貫,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但這也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出發的,需要依據個人的能力。

四十歲的年紀已然走過了半生風雨,得到過也失去過,跌宕起伏之後才發現,原來最好的幸福就在自己身邊。

幸福的奧秘就在于不要隻顧着看自己沒啥,而是要多看看自己有啥。

人到中年,男人想過的婚姻生活,是這三種

于是乎,中年男人就明白了,平平淡淡的婚姻才最好,妻子好好地跟着自己過日子,孩子聽話懂事,自己也有事業,每天一下班,妻子就在廚房裡做好了熱氣騰騰的飯菜。

“一畝地,三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初見不覺得這樣的婚姻有什麼,當已經成為劇中人的時候,才驚歎,原來這樣平平淡淡的幸福才最是可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