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趣新聞|什麼?今天又是情人節

過完2月14日情人節,時間指針來到2月15日。恰逢農曆正月十五,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是元宵節,可很多人不知道,這一天也被稱為中國情人節。

民俗專家表示,傳統社會中,元宵節是未婚男女一年中為數不多的見面時間,是以有很多“情人節”的特征。中國衆多傳統節日中,元宵節稍顯另類,主要娛樂項目都在夜間舉行,這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習俗恰恰相反,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未婚女性有機會走出家門,也多了與情人邂逅的機會。

趣新聞|什麼?今天又是情人節

中國古代留下了大量描寫青年男女在元宵之夜相戀、相思的詩詞。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豪歐陽修,曾留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名句。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寫到元宵夜時,筆觸也變得纖細柔和:“鳳箫聲動,玉壺光轉”的喧鬧過後,“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據介紹,在古代,元宵節同時也有“求子”即祈求生育的習俗,原因之一是花燈的“燈”諧音“丁”,即子嗣。而在有些地區,作為食物的元宵也被賦予了“求子”的象征意義,婦女甚至通過觀察煮元宵時的火候來占蔔生育。

“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奔放、歡騰、火爆,也道出了元宵節與其他節日的與衆不同之處。民俗專家表示,元宵節又稱“燈節”,燈是這個節日最大特色。

據介紹,從正月十三“上燈”開始,市面上便出現各式花燈,供人采買;正月十四“試燈”,各處紛紛搭起燈棚,預慶元宵;正月十五“正燈”,各處有燈會賽花燈;正月十八“落燈”,燈節結束。

關于觀燈還要從漢明帝說起。據介紹,東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朝廷号召百姓于上元夜放燈,以示對佛的尊重。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隻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挂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趣新聞|什麼?今天又是情人節

宋代,随着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達,城市的元宵夜幾乎成了居民們的狂歡節,傳統城市的光文化也随之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元宵燈會不論在規模上還是燈飾的奇幻方面,精美都超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俗化,民俗特色更鮮明。

到了明代,燈節活動更為發展,還增設了戲曲表演。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裡取消了燈會,但是民間的燈會卻仍然盛行。

時至今日,燈會之俗依然盛行,而燈的形制、内容、材料及制作工藝亦與時俱進,更具時代風貌。

元宵節還有另外一個象征意義,如果說“臘八”拉開了過年的序幕,那麼,元宵節将為春節畫上圓滿的句号。我們也要收收心,該為了新生活繼續奮鬥了。

你知道嗎?除了元宵節,被稱為中國情人節的節日還有兩個,分别是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和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大衆日報用戶端記者 梁開文 實習生 常泰甯 整理報道 資料來源:新華社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