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月十五日,花好月圓時!

·

向右滑動 一起逛燈會咯~

萬家燈火元宵鬧

一碗湯圓瑞氣盈

今天,是元宵佳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

古人稱夜為“宵”

是以

這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

就被稱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花好月圓時!

正月十五賞圓月

今年的元宵節是

“十五的月亮十七圓”

月亮最圓時刻為

2月17日0時56分

按照大陸民間的傳統

在周而複始、明月高懸的

正月十五夜晚

人們還要進行觀燈會、猜燈謎、

吃元宵等一系列活動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

是元宵節的一項活動

出現在宋朝

南宋時

都城臨安每逢元宵節時

制謎、猜謎的人衆多

開始有人把謎語寫在紙條上

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正月十五日,花好月圓時!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

又饒有興趣

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已形成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

一起猜燈謎

歡歡喜喜鬧元宵!

不猜燈謎

怎麼能叫過元宵節?

戳圖看元宵燈謎

點選圖中謎面,看你答對了嗎?

吃元宵

據史書記載

吃元宵的習俗最早見于唐五代

那時稱這種食品叫

“面繭”或“圓不落角”

用糯米做皮,其中夾糖餡

後來因為是在元宵節

吃的特定食品

幹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節吃的這種特定食品

北方人稱元宵

在南方則稱湯圓

不論是元宵還是湯圓

取團圓和美之意

又逢十五月圓之夜

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

和睦幸福

正月十五日,花好月圓時!

鬧花燈

元宵節遊玩觀賞的

主要對象是花燈

又叫“彩燈” “燈籠”

花燈是大陸古代人民

創造的精美藝術品

西漢時就有了彩燈

到唐朝以後

經過千百年能工巧匠的

開發創新

彩燈藝術百花競放,各呈異彩

天上明月和人間燈火交相輝映

顯示出了節日的歡快與喜慶

正月十五日,花好月圓時!

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

大陸獨具特色的

傳統民間娛樂活動

在漢代就相當普遍了

在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中

已是常見表演形式。

耍法上

或“單龍戲珠”或“雙龍戲珠”

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

舞獅子

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

流行于南北朝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

獅子為百獸之尊

形象雄偉俊武

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

正月十五日,花好月圓時!

古人認為它能驅邪鎮妖

保佑人畜平安

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

就以獅舞前來助興

以祈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正月十五日,花好月圓時!

古往今來

文人墨客對元宵節

格外青睐眷戀

那些藏在古詩詞中的

絕美意象

驚豔了時光

也驚歎了心靈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裡尋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正月十五日,花好月圓時!

過了今天,年就算過完了

你是否已經做好準備

擁抱新的一年了呢

今日花好月圓

祝大家人安心安

明日朝陽初生

願你我闊步向前!

來源:長城網綜合自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

責編:房淑婧 蘇浩軍 陳兆月

編輯:馬健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