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貝拉《幸存者之歌》紀錄片定檔東方衛視,跟随貝拉發現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

貝拉《幸存者之歌》紀錄片定檔東方衛視,跟随貝拉發現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

20多年來,作家貝拉走訪了散落在世界各地二戰時期曾在上海避難與出生的猶太人,收集了大量一手史料并拟就100多萬字的素材、提綱與初稿。她以此作為自己永遠的故鄉夢,獻給出生地上海。

2月16日晚10點,貝拉《幸存者之歌——猶太人在上海》紀錄片将于東方衛視首播。通過紀錄片,觀衆可以跟随貝拉發現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回望那段跨民族的生命畫卷。

再現當年猶太人在上海的生活和曆史細節

貝拉筆下的“猶太人在上海”長篇小說計劃十部。原型故事包括好萊塢金牌制片人邁克·麥德沃、哈佛法學院教授勞倫斯、美國前财政部長布魯門撒爾以及在“江亞輪”海難中獲救的猶太男孩等。

紀錄片《幸存者之歌》從最初貝拉與猶太題材的結緣開始,在她不斷探尋、挖掘、收集、求證的過程中讓當年猶太人在上海的生活和曆史細節,從塵封的歲月裡層層撥開,以原貌展現在觀衆面前。她将猶太朋友們親曆的真情實感,通過曆史檔案、實物等一一呈現。

貝拉《幸存者之歌》紀錄片定檔東方衛視,跟随貝拉發現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

小說《幸存者之歌》是以邁克·麥德沃父母在二戰烽火下的上海真實生活為藍本而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在十裡洋場演繹生死悲歌,被稱為上海版“亂世佳人”。1941年,邁克誕生于上海,二戰時期,父親大衛和母親朵拉在上海戀愛結婚,并和成千上萬的猶太難民一樣受到上海的庇護,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歲月。

紀錄片《幸存者之歌》再現邁克·麥德沃全家二戰時期在上海的往事。邁克父親任職美商公司的相關資料被發現後,貝拉做成一本《上海的記憶》贈送給邁克。邁克父親的履曆書、工資單、照片、親筆寫的信都放在裡面。邁克打開後感慨不已,熱淚盈眶。

最讓邁克一家感動的是貝拉根據邁克父親履曆上的位址為邁克找到了故居。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的舊居依然保留着邁克一家當年的生活用具。仿佛冥冥中的注定,故居目前的主人就是在1948年搬入愛文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住戶,邁克一家離開上海前留下的鋼琴與家具茶杯等都被完好儲存了。

貝拉《幸存者之歌》紀錄片定檔東方衛視,跟随貝拉發現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

因為上海,才有了這些“幸存者之歌”

如今,邁克·麥德沃已是好萊塢著名制片人,擔任制片人或監制的作品包括《飛越瘋人院》《沉默的羔羊》《西雅圖不眠夜》《與狼共舞》等,曾八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邁克的父母在上海生活了24年。貝拉與邁克的母親朵拉結識,她們用流利的上海話交流。每次看到貝拉,朵拉都想跟着她回上海,回到上海曾經居住的地方再看看。這也開啟了貝拉的尋找曆程。紀錄片回到當年她與邁克在上海街頭找尋的點滴,生動還原真實故事與史料背景,通過邁克父母跌宕起伏的命運卷軸诠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主題。

貝拉《幸存者之歌》紀錄片定檔東方衛視,跟随貝拉發現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

邁克·麥德沃曾在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感動表示:“上海對我來說,就是我的根。我的父母在這裡居住了24年,他們經常提起上海。事實上,正是上海拯救了他們的生命,為他們提供了安全的住所,為此我十分感激。”

說着同樣心聲的,還有勞倫斯。後者是美國哈佛法學院教授、知名憲法專家。他多次表示:“如果沒有上海,我可能根本活不下來。我的父母是躲過了大屠殺的猶太難民。因為有了上海避風港,我的餘生才有了可能。這段曆史中展現出上海這座城市海納百川的大愛,上海人民的淳樸熱情,更展現了跨民族文化融合的曆史性篇章。”

貝拉《幸存者之歌》紀錄片定檔東方衛視,跟随貝拉發現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

貝拉以文學回望故鄉,已完成多部書稿。其中,已出版的《魔咒鋼琴》和《幸存者之歌》經由美國知名漢學家葛浩文英譯出版後受到猶太人世界的高度關注。以色列駐滬總領事愛德華先生稱贊貝拉為中以文化交流使者。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獎《鋼琴師》的編劇羅納德·哈伍德已完成《魔咒鋼琴》的電影劇本,這部《鋼琴師》的姊妹篇也是他生命的遺著。此外,貝拉“猶太人在上海”系列長篇《舟山路59号》《海上金殿》等作品将陸續出版。

貝拉《幸存者之歌》紀錄片定檔東方衛視,跟随貝拉發現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

紀錄片《幸存者之歌》由上海麒源文化策劃與出品。從2月14日開始,《幸存者之歌》30秒宣傳片,于17:33、18:58、21:19、22:40在東方衛視推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