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恩昌:寫雛雞的感語

馮恩昌:寫雛雞的感語

寫雛雞的感語

作者 | 馮恩昌

雛雞,就是剛孵化出來的小雞。雨紅色的兩條小腿,三個爪兒,一身黃絨毛,有的夾雜着黑點兒,紅色小嘴巴,整個軀體似金色的圓球。叫起來“吱吱吱”,尖脆而動聽,很惹人喜愛。我的童年時代,住在小院長在小院,在院中畜禽鳥兒自然形成的樂章中,我最愛聽雛雞的鳴唱。從事文學寫作後,由于喜歡便很早就關注雛雞,開始為雛雞寫詩和散文,一首首一篇篇如靈性之花朵,盛開在報刊雜志上,使我攀登文學高峰鼓足了勇氣。

母親孵雞的啟迪

我家小院裡那群雞,都是母親自己孵化出來的。對孵小雞的生活,我很好奇,也很感興趣。老法兒孵雞在早春,母親刷幹淨一隻籮筐,放在睡覺的炕頭上,蓋上一床小棉被,放些細軟的東西,把選好的紅皮大雞蛋放進去,讓老母雞趴在上面開始孵化。老母雞進窩後一動不動地趴着,用兩隻翅膀遮着雞蛋,餓了母親給它喂食。它苦苦趴卧21天,終于孵出了喜悅 ,20隻雛雞逐漸出世。我在一旁聚精會神的觀察着,聽得雞蛋炸裂的聲韻,嘎巴嘎巴響一陣子,雛雞的小嘴巴把蛋皮啄個小洞,毛絨絨的頭逐漸探出來,“吱”一聲高叫,小生命落地了,一會兒身上的濕氣飄走,它就站立了起來,緩緩的挪步,成為一隻世間的小生命……

我觀看了孵化雛雞的過程,同自己的創作聯系起來,認識到創作來源于生活,要想把作品寫好,就得沉到生活中去,深深地體驗。母親孵雞的情景,使我産生靈感,寫出一首小詩:

雛雞

春夢

吐出一團嫩黃

在陽光裡

振顫

搖蕩

伴着幸運的突破

滾動

鳴唱

雨虹色的腳

第一次跳躍

把生活的序曲彈響

呼喚

追求

銜來了生命的曙光

在農婦

心的稿箋上

印下春天的小詩幾行

這首小詩寫出來後寄給了《星星》詩刊,在1988年第一期上發表了,而且被評為好稿,在《星星》創刊30周年之際,又被作為佳作重發一遍。1990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百家鄉土詩選》,這首詩又被選入。還配發了寫作感言:“我愛寫農家小院的詩,隻因小院是生活的噴泉。鄉土詩是這裡長出的。青嫩的苗,鮮豔的花,肥實的果。它的靈魂,是山野清新之味。

馮恩昌:寫雛雞的感語

老母雞的帶雛之心

母親精心喂養幾天雛雞,它們身子都硬朗起來,就讓老母雞帶領,在浴滿陽光的院子裡,遊走捉食了。咕咕咕,黑色體胖的老母雞悠閑地走在前面,一群黃絨球似的雛雞,不住聲地呼喚着緊跟。

小雛雞們生命力很強,隻幾天功夫,就自己能啄食充饑了。它們走在院地剛發芽的草叢裡,仔細尋覓食物。有一隻黑脖兒雛雞,在一棵草葉上,尋到了一隻很細小的青蟲兒,它卻無勇氣捉住吃掉,便向着它的媽媽呼叫。老母雞聞聲跑過去,捉住了青蟲兒,噙在嘴裡自己不吃,便續進了那隻雛雞的嘴裡,雛雞吞進了肚裡,又蹦又跳的尋食去了。我仔細觀察了母子覓食的這生動的一幕,在創作中發現了亮點。

我在寫鄉情散文《雞雛》時,由于搜集到了新鮮的素材,抓住了生活中的細節,在叙述中就有了生動的語言,我寫道:“伴着驚天動地而又微妙的聲浪,一個個金黃黃的濕漉漉的絨球滾出來了,柔嫩的春色降臨在農家希望的原野上。這惹人陶醉的雞雛,伸一伸紅色的小腿,扇一扇還不太靈活的翅膀,迎着窗棂透進來的陽光,一聲響亮的呼叫,站立起來了,在農家緻富的起跑線上挺起了腰身。”新鮮細膩的生活,寫起來自然出現新鮮的感覺。此稿1985年寄到天津《散文》月刊,在四月号上登載了出來。稿子的寫作成功,我自感在于抓住了新素材,發現了鮮活的意境,撲捉到了生活的細節。

我在創作中,把寫雛雞作為有着清新韻味的素材,寫過七八篇散文,十幾首小詩,寫得比較成功,為我的整個創作添了奇異色彩。

馮恩昌:寫雛雞的感語

馮恩昌,1937年生于山東臨朐。曾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聯主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散文學會理事、中國鄉土詩人協會常務理事,全國田園派著名詩人、作家,“農家小院派”代表,被譽為東方詩神。作品多次在國内外獲獎,曾獲亞太地區民間文藝最高獎“金飛鷹獎”終身成就榮譽稱号,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國家一級藝術家稱号,馮惟敏傳說傳承人,已出版文學專著23部,《糖葫蘆》《故鄉蟬歌》,選入全國全日制中學閱讀課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