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C紮堆湧入的這家公司,正和馬斯克搶着上天

近期,商業航天企業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宣布已完成了12.7億人民币融資。

本次融資由東方富海、華強資本領投,中天彙富、雲鼎資本、緻道資本、合信方冊、新勢能基金等跟投。

回顧上一年,公開資料顯示,商業航天賽道的融資不斷,還是可以看出資本存在不少熱情。

1

從0到1的一步

一直以來,航天事業的發展都被給予了厚望。

從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号”發射成功開始,再到“十四五”時期的今天,新基建之風徐徐吹起,建設航空航天強國的這一步棋尤為關鍵。

2021年,全球航天發射次數迎來了一個曆史新高(144次),其中,中美俄繼續内卷,中國發射55次,排在第一,美國和俄羅斯緊随其後。

随着衛星通信、測控、遙感的更新發展,星座組網建設需求上升,疊加政策逐漸放開的加持利好,火箭發射需求自然隻增不減。公開資料顯示,每年大陸商業航天運力需求為25噸,而長征系列火箭搭載餘量僅有約5噸,整體運力缺口達到20噸。

光靠體制内的國家航天體系或難以滿足,民營火箭顯然可以作為運力缺口的重要補充,這便為商業航天市場打開了一道藍海風口。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大陸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約10202億元,預計到2024年這一市場規模将達到24060億元。

隻有需求引發的迫切是不夠的,做民營火箭這門生意存在高門檻,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可或缺,還得經得起失敗,熬得住時間。

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先做了那個吃螃蟹的人,讓人們對社會化資本進入航天賽道積攢了信心,也為後來的商業航天探索加足了馬力。

一直以來,航天事業其實挺燒錢,時常給予财政高壓,如何通過創新壓縮發射成本,是所有商業航天企業需要解決的痛點。

馬斯克一直都是個敢于做夢的人,他想着未來有一天人類可以移民火星,作為關鍵的戰略布局的一步,他創辦了SpaceX,想要做到航天器的回收和複用,以降本增效,滿足商業化訂單的需求。

VC紮堆湧入的這家公司,正和馬斯克搶着上天

圖檔來源:網絡

經過了無數次失敗,公司甚至差點破産,SpaceX終于在2015年首次成功回收了第一枚一級火箭,無疑成了業内的标杆性事件。

VC紮堆湧入的這家公司,正和馬斯克搶着上天

圖檔來源:蘿蔔投研

後來,SpaceX創下的壯舉也不少,2021年9月利用龍飛船和獵鷹9号火箭執行了首次純商業載人太空飛行任務,将四名普通人送入太空。

VC紮堆湧入的這家公司,正和馬斯克搶着上天

馬斯克甚至還計劃研發星際飛船,将火箭發射成本降低到每千克10美元(按100千克作為标準體重計算),在未來人們或許隻需要用一張北上廣航線的全價經濟艙機票的價格就可以前往太空。

VC紮堆湧入的這家公司,正和馬斯克搶着上天

夢想照進現實并不容易,但火箭的可回收複用已經不是紙上談兵,市場信心高漲,憑借着上面一系列的操作和暢想,2021年SpaceX的估值已經達到了6400億元,排在全球第三。

看着國外商業航天的積極發展,國内的有志者自然也都坐不住了。

雖然中國航天的産業鍊是自主可控的,但是主要在體制之内,民營企業存在打破這一閉環的可能性,探索出一種全新的方式去降本增效,以提供商業發射服務。

本文的星河動力不算早期的入局者,它成立于2018年2月,創始人兼CEO劉百奇有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背景,随着政策鼓勵民間資本的準入,他決定離開體制,創辦公司,想要研制出低成本、高可靠、快響應的可重複使用商業運載火箭,釋出了“谷神星”“智神星”兩型商業運載火箭研制計劃。

上天總是眷顧追夢者的,2020年11月7日,星河動力成功發射“谷神星一号(遙一)”運載火箭,順利将“天啟十一星”送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VC紮堆湧入的這家公司,正和馬斯克搶着上天

随後2021年12月7日,星河動力成功發射“谷神星一号(遙二)·平安銀行數字口袋号”運載火箭,順利将搭載的五顆商業衛星精确送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VC紮堆湧入的這家公司,正和馬斯克搶着上天

圖檔來源:官網

資本自然不會閑着,回顧其融資程序,可以發現星河動力收到了不少橄榄枝,同時2021年9月先後獲得北京市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号,身披不少榮光。

2

中國商業航天處于爆發前夜

星河動力為首的相關公司确實為中國的商業航天發展帶來了信心,證明了國内民營火箭可以解決火箭發射成本高的痛點,補足運力不足的短闆。

但縱觀整個賽道,中國航天的商業化還處于成長早期,這種發射成功的個例還是鮮有,想要将其變成普遍性且非試驗性質的東西,還是任重而道遠。

而民營航天的發展依靠商業航天火箭的穩定性,關鍵還是在于研發能力,其中,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性很關鍵,這代表着運力提升的可能性,如何能研制出低成本、可回收複用、安全性高的火箭,且連續、穩定發射成功,這在很長時間内都将是所有商業航天公司必須面對的挑戰。

VC紮堆湧入的這家公司,正和馬斯克搶着上天

目前,更多的是不少公司沒有成功的案例,失敗雖然是成功之母,但資本也不會有太多的耐心,等到熱情褪去之後,面對這一周期長且重資産的産業,投入也将趨于理性。一旦那些商業航天公司無法證明自家火箭的價值,最終不僅難以獲得客戶訂單,也容易耗死自己。

而當星河動力為首的公司可以持續為衛星客戶提供定制化且穩定的發射服務之時,那麼或許距離上市也就不遠了,但如今來看,這一步還比較遙遠,比起光是仰望星空畫餅做夢,不如腳踏實地繼續攻克這一硬科技。

3

結語

現今,航天産業的多場景應用已經勢在必行,引入社會化資本是選擇,也是需求,它不僅具備高度的戰略意義,還存在想象空間。

馬斯克的SpaceX的發迹證明了商業航天有着興盛發展的資本,雖然中國商業航天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很難,但應堅定,畢竟千帆過盡後,星辰大海不會隻是難以觸及的海市蜃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