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了30多年,我終于學會了不再讨好别人

活了30多年,我終于學會了不再讨好别人

前幾天,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

叫做“如何改變讨好型人格”。

話題裡很多網友留下了自己的見解,

其中有這樣幾條評論,

戳中了我的心:

“我是一個讨好者。

我讨好别人是怕對方對我不滿意。

我害怕對方生氣,

他人生氣會喚起我對被抛棄的恐懼感。”

“太痛苦了,永遠沒有快樂的感覺,

好像一直為别人活着。”

“做了這麼多年的讨好者,

把自己掩埋了這麼多年,真是對不起我自己。”

在看完這些留言後,

除了感慨,我也倍感心酸,

忍不住想起自己曾為了維護良好形象,

是以努力讨好别人的樣子,

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也一度成為過我的人生信條。

活了30多年,我終于學會了不再讨好别人

“我是自己的主人。”

正如吉勒魯普所說,

每次我們想盡辦法去附和别人,

用盡全力去獲得别人的肯定和回應的時候,

經常會覺得很累,很沒意思,

但又認為自己不能放棄,

不能前功盡棄,

仿佛隻要松懈半分,

别人就會馬上讨厭自己,

卻從來都沒有意識到,

其實這一切根本無法讓自己快樂,

終日的讨好也不會讓你變得受歡迎,

反而會讓你越來越反感自己,

同時對别人而言,

這樣的你更加不值得被當回事。

生活中,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在拒絕别人時,自己總是會感到愧疚;

在和别人說話之前,

總是會在心中演練無數次,

生怕自己有半個字的不對;

做任何事之前,都害怕别人會生氣...

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

将别人的想法放在所有事情的首位,

而将自己的感受放低,

以為這樣便能萬無一失,

可是大家都忽略了,

一味地讨好别人,

并不能換來自己期待的結果。

活了30多年,我終于學會了不再讨好别人

前陣子我看過的日劇《我們無法成為野獸》,

劇中的女主深海晶,

便是現實生活中我們一部分人的縮影。

深海晶表面上是個理性幹練又漂亮的白領,

但内心卻是個重度讨好型人格。

在公司裡,

因為深海晶從來不會拒絕,

是以上司給她安排了九個人的工作量,

同僚想要偷懶也會把工作全都交給她,

每次出問題了還總是推她出來背鍋,

面對這些事,

深海晶縱然心中有萬般不情願,

但每次都會笑着接受。

活了30多年,我終于學會了不再讨好别人

她讨好型人格的表現當然不止于此,

回到家裡,交往了很久的男朋友說要同居,

卻還一直和前任住在一起,她都接受了。

甚至在地鐵上被喝醉的乘客撞倒,

壓在玻璃窗上的時候,

她都習慣性地用衣袖,

把被臉蹭到的玻璃擦幹淨。

因為在她眼裡,

雖然自己非常不舒服,

但比起自己,

别人的感受更重要。

活了30多年,我終于學會了不再讨好别人

可她做的這一切,

并沒有人真的在意過。

深海晶在工作上拼盡全力的态度,

卻讓她在職場上更加無所适從,

同僚無底線依賴她的同時,

老闆也從未給予過了解,

反而更加理所當然地使喚、責備她。

而男朋友也是如此,

在兩人決定要談婚論嫁時,

還是選擇和前任住在一起,

即使深海晶非常在意他的感受,

但他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她。

深海晶那時候才發現,

自己越是努力合群,

努力迎合别人,

自己越是被排擠出了圈子之外。

活了30多年,我終于學會了不再讨好别人

很多人都說在劇中,

看到了那個謹小慎微的自己,

遇到任何事都先想照顧到别人的自己,

仿佛是這個世界的怪物。

委屈自己,

甚至是故意忽略自己的感受,

隻為了去向别人示好,

甯願被人貼上讨好型人格的标簽,

也不願改變自己,

殊不知,

這個看起來最合群的人,

其實卻是那個離群的孤獨患者。

“我不曾攤開傷口任宰割,

愈合就無人曉得,我内心挫折。”

我們總是會把讨好與情商高聯系在一起,

情商高确實是優點,

但情商高絕不意味着很會讨好别人。

如果要問我兩者的差別是什麼?

我想說:

讨好是故意把姿态放低,

去赢得對方的好感,進而把事情完成。

而情商高是雙方姿态平等時,

依然能把事情辦好。

衆所周知,

不管是在娛樂圈還是在觀衆們眼中,

黃渤一直都是高情商的代表。

在一次采訪中,主持人問黃渤:

“大家都喜歡用高情商來評價你,

你是這麼認為的嗎?”

黃渤笑着回答:

“這就是一個最大的誤會,

有些事願意開個玩笑,

你願意多承擔一些,

你願意做一些别人不願意做的事,

就高情商了呗,就這麼回事,

有時候不太願意傷害别人。”

在黃渤的這段話中,

我體會到了情商的真谛:

不刻意讨好别人,也不委屈自己。

活了30多年,我終于學會了不再讨好别人

但我們身邊總有想方設法讨人歡心,

甚至不惜委屈自己的人。

害怕别人不高興,

是以連該說的話都不敢說;

害怕别人會翻臉,

是以對無理的要求也來者不拒;

害怕被排擠,被邊緣化,

是以心中萬般不願也都笑着附和...

誤以為這樣就是“情商高”,

卻忽略了真正高情商的人,

一定是在保持人格獨立,

平等相處的基礎上,

讓彼此融洽、舒服,

而一味注重讨好的人,

隻會越來越卑微。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

渴望得到别人的認可的時候。

我們也會希望自己做的事情,

能獲得對方贊賞。

但是當你發現現實,

與自己心中所想背道而馳時,

及時止損就顯得尤為重要。

既然讨好别人并不能改變什麼,

與其讓自己深陷泥潭,

還不如将自己重新放回,

與别人平等的位置,

這樣才會讓你變得更快樂。

提起蔣方舟這個名字,

大家應該很難把她,

與讨好型人格聯系在一起。

9歲便開始出書,

聯考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

23歲就當上新周刊副主編的她,

卻在《奇葩大會》上,

坦言自己有讨好型人格,

并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曆:

在和男朋友吵架的時候,

對方一直在電話裡責罵她,

她卻給對方道歉,

說對不起說了整整兩個小時,

對方并沒有就此罷休,

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打電話罵她;

從讀大學到畢業後做記者的時候,

和有些老師和嘉賓聊天,

感覺對方滿嘴胡說八道,

但她還是會畢恭畢敬地稱贊對方,

即使積累了很多不滿和想反駁的話,

依然還是會說:

“您說得太多了,再給我們來一段呗。”

活了30多年,我終于學會了不再讨好别人

而蔣方舟也表示,

在發現自己有讨好型人格時,

覺得自己的人生觀都崩塌了,

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前20多年活得是否正确。

但後來她也振作了起來,

決定勇敢面對這個問題,

用了很多辦法去克服,

比如:主動與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不滿時大膽表達自己,

甚至在情緒壓抑時,說一些激烈的話。

而情況也慢慢地改善了許多。

在這樣的改變之下,

蔣方舟也認為,

自己變得越來越快樂,越來越自在,

也越來越像最初的那個自己了。

活了30多年,我終于學會了不再讨好别人

其實讨好型人格并不是洪水猛獸,

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怕,

但我們要勇敢去面對它,

才能主動地去克服它。

改變讨好型人格,

也不是讓你不再善良,

不是讓你時時刻刻渾身帶着刺,

而是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卑微的位置,

不要總是為了肯定他人,

就輕易地否定自己。

因為你本來就是一道風景,

沒必要在别人的風景裡面仰視。

錢鐘書先生曾對妻子楊绛說:

“那些八面玲珑,善于交際的人,

也會被人說壞話。

是以像我們這種不善應酬的人,

被人誤會那也很正常吧。

既然無論怎樣都會被說,

那還不如做回自己。”

深以為然。

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和付出,

都無法避免會有人心存不滿,

我們也做不到讨好每個人,

還不如就此放棄,

讓自己能舒服地過自己的生活。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其實不是做更好的自己,

而是更好地做自己。

如果你把自己都弄丢了,

又何談所謂的“更好的自己”。

活了30多年,我終于學會了不再讨好别人

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價值,

如果你放棄自己的個性和價值,

去打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

就意味着你吸引來的,

不是真正最欣賞你的人。

真正欣賞你的人,

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

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讨喜的樣子。

正如哲學家巴斯克裡:

“如果你不愛自己,

你将永遠不會去愛他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