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活了30多年,我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

活了30多年,我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

前几天,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

叫做“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话题里很多网友留下了自己的见解,

其中有这样几条评论,

戳中了我的心:

“我是一个讨好者。

我讨好别人是怕对方对我不满意。

我害怕对方生气,

他人生气会唤起我对被抛弃的恐惧感。”

“太痛苦了,永远没有快乐的感觉,

好像一直为别人活着。”

“做了这么多年的讨好者,

把自己掩埋了这么多年,真是对不起我自己。”

在看完这些留言后,

除了感慨,我也倍感心酸,

忍不住想起自己曾为了维护良好形象,

所以努力讨好别人的样子,

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也一度成为过我的人生信条。

活了30多年,我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

“我是自己的主人。”

正如吉勒鲁普所说,

每次我们想尽办法去附和别人,

用尽全力去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回应的时候,

经常会觉得很累,很没意思,

但又认为自己不能放弃,

不能前功尽弃,

仿佛只要松懈半分,

别人就会马上讨厌自己,

却从来都没有意识到,

其实这一切根本无法让自己快乐,

终日的讨好也不会让你变得受欢迎,

反而会让你越来越反感自己,

同时对别人而言,

这样的你更加不值得被当回事。

生活中,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在拒绝别人时,自己总是会感到愧疚;

在和别人说话之前,

总是会在心中演练无数次,

生怕自己有半个字的不对;

做任何事之前,都害怕别人会生气...

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

将别人的想法放在所有事情的首位,

而将自己的感受放低,

以为这样便能万无一失,

可是大家都忽略了,

一味地讨好别人,

并不能换来自己期待的结果。

活了30多年,我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

前阵子我看过的日剧《我们无法成为野兽》,

剧中的女主深海晶,

便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一部分人的缩影。

深海晶表面上是个理性干练又漂亮的白领,

但内心却是个重度讨好型人格。

在公司里,

因为深海晶从来不会拒绝,

所以上司给她安排了九个人的工作量,

同事想要偷懒也会把工作全都交给她,

每次出问题了还总是推她出来背锅,

面对这些事,

深海晶纵然心中有万般不情愿,

但每次都会笑着接受。

活了30多年,我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

她讨好型人格的表现当然不止于此,

回到家里,交往了很久的男朋友说要同居,

却还一直和前任住在一起,她都接受了。

甚至在地铁上被喝醉的乘客撞倒,

压在玻璃窗上的时候,

她都习惯性地用衣袖,

把被脸蹭到的玻璃擦干净。

因为在她眼里,

虽然自己非常不舒服,

但比起自己,

别人的感受更重要。

活了30多年,我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

可她做的这一切,

并没有人真的在意过。

深海晶在工作上拼尽全力的态度,

却让她在职场上更加无所适从,

同事无底线依赖她的同时,

老板也从未给予过理解,

反而更加理所当然地使唤、责备她。

而男朋友也是如此,

在两人决定要谈婚论嫁时,

还是选择和前任住在一起,

即使深海晶非常在意他的感受,

但他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她。

深海晶那时候才发现,

自己越是努力合群,

努力迎合别人,

自己越是被排挤出了圈子之外。

活了30多年,我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

很多人都说在剧中,

看到了那个谨小慎微的自己,

遇到任何事都先想照顾到别人的自己,

仿佛是这个世界的怪物。

委屈自己,

甚至是故意忽略自己的感受,

只为了去向别人示好,

宁愿被人贴上讨好型人格的标签,

也不愿改变自己,

殊不知,

这个看起来最合群的人,

其实却是那个离群的孤独患者。

“我不曾摊开伤口任宰割,

愈合就无人晓得,我内心挫折。”

我们总是会把讨好与情商高联系在一起,

情商高确实是优点,

但情商高绝不意味着很会讨好别人。

如果要问我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我想说:

讨好是故意把姿态放低,

去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把事情完成。

而情商高是双方姿态平等时,

依然能把事情办好。

众所周知,

不管是在娱乐圈还是在观众们眼中,

黄渤一直都是高情商的代表。

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黄渤:

“大家都喜欢用高情商来评价你,

你是这么认为的吗?”

黄渤笑着回答:

“这就是一个最大的误会,

有些事愿意开个玩笑,

你愿意多承担一些,

你愿意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就高情商了呗,就这么回事,

有时候不太愿意伤害别人。”

在黄渤的这段话中,

我体会到了情商的真谛:

不刻意讨好别人,也不委屈自己。

活了30多年,我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

但我们身边总有想方设法讨人欢心,

甚至不惜委屈自己的人。

害怕别人不高兴,

所以连该说的话都不敢说;

害怕别人会翻脸,

所以对无理的要求也来者不拒;

害怕被排挤,被边缘化,

所以心中万般不愿也都笑着附和...

误以为这样就是“情商高”,

却忽略了真正高情商的人,

一定是在保持人格独立,

平等相处的基础上,

让彼此融洽、舒服,

而一味注重讨好的人,

只会越来越卑微。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

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的时候。

我们也会希望自己做的事情,

能获得对方赞赏。

但是当你发现现实,

与自己心中所想背道而驰时,

及时止损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然讨好别人并不能改变什么,

与其让自己深陷泥潭,

还不如将自己重新放回,

与别人平等的位置,

这样才会让你变得更快乐。

提起蒋方舟这个名字,

大家应该很难把她,

与讨好型人格联系在一起。

9岁便开始出书,

高考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23岁就当上新周刊副主编的她,

却在《奇葩大会》上,

坦言自己有讨好型人格,

并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和男朋友吵架的时候,

对方一直在电话里责骂她,

她却给对方道歉,

说对不起说了整整两个小时,

对方并没有就此罢休,

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电话骂她;

从读大学到毕业后做记者的时候,

和有些老师和嘉宾聊天,

感觉对方满嘴胡说八道,

但她还是会毕恭毕敬地称赞对方,

即使积累了很多不满和想反驳的话,

依然还是会说:

“您说得太多了,再给我们来一段呗。”

活了30多年,我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

而蒋方舟也表示,

在发现自己有讨好型人格时,

觉得自己的人生观都崩塌了,

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前20多年活得是否正确。

但后来她也振作了起来,

决定勇敢面对这个问题,

用了很多办法去克服,

比如:主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不满时大胆表达自己,

甚至在情绪压抑时,说一些激烈的话。

而情况也慢慢地改善了许多。

在这样的改变之下,

蒋方舟也认为,

自己变得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自在,

也越来越像最初的那个自己了。

活了30多年,我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

其实讨好型人格并不是洪水猛兽,

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

但我们要勇敢去面对它,

才能主动地去克服它。

改变讨好型人格,

也不是让你不再善良,

不是让你时时刻刻浑身带着刺,

而是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位置,

不要总是为了肯定他人,

就轻易地否定自己。

因为你本来就是一道风景,

没必要在别人的风景里面仰视。

钱钟书先生曾对妻子杨绛说:

“那些八面玲珑,善于交际的人,

也会被人说坏话。

所以像我们这种不善应酬的人,

被人误会那也很正常吧。

既然无论怎样都会被说,

那还不如做回自己。”

深以为然。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和付出,

都无法避免会有人心存不满,

我们也做不到讨好每个人,

还不如就此放弃,

让自己能舒服地过自己的生活。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其实不是做更好的自己,

而是更好地做自己。

如果你把自己都弄丢了,

又何谈所谓的“更好的自己”。

活了30多年,我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

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

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

就意味着你吸引来的,

不是真正最欣赏你的人。

真正欣赏你的人,

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

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正如哲学家巴斯克里:

“如果你不爱自己,

你将永远不会去爱他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