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室
撰文 | 劉極昊
當一個行業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那是分水嶺的到來。
過去這一年,新能源出乎意料的提速,讓特斯拉比亞迪們賺得盆滿缽滿,也讓許多車企始料未及,畢竟,就連大衆這樣的傳統巨頭都栽了,銷量甚至創下近十年來新低。
要不要換個賽道,從頭再來?這已經成為不少傳統車企心頭正在盤算的真實想法。在這一點上,人們已經看到大衆(包括奧迪)、奔馳雄心勃勃的轉型計劃,已經明确不再研發新一代内燃機,并為自己停售燃油車劃定了嚴格的時間節點。
有此想法的車企還在不斷增加,比如日産,最近就正式對外宣稱将終止在内燃機領域的資源投入(美國市場除外),專注于電驅動領域。當然,也有選擇不随大流的,寶馬年初就出人意料的表态,新一代内燃機研發計劃已經在日程表上,而寶馬也将盡全力滿足各地消費者對燃油車的持續需求。

向左,還是向右,盡管仍有車企在猶豫,但如今兩邊都已有人站隊,汽車行業的分水嶺或許就在眼前。
寶馬想繼續玩内燃機,為什麼?
寶馬的選擇幾乎可以被稱作是“逆流而上”,因為新能源在近兩年的增長勢頭已經擺在面前,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賣出近650萬輛,同比增長108%。
隻不過在寶馬這裡,新能源的未來或許很美好,但當下的銷量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資料表明,寶馬集團(包括MINI和勞斯萊斯)2021年在全球共傳遞252.2萬輛新車,同比增8.4%,并首次将奔馳從全球豪華車老大的位置上掀翻。值得關注的是,在寶馬賣出去的252.2萬輛新車之中,新能源有32.8萬輛,增長幅度超過70%。
基于此,寶馬似乎應該押寶于未來才對。但這種國小生才做的選擇題,在寶馬看來其實完全沒必要,因為新能源占比“僅僅也才13%”,市場的絕對主流仍然是燃油車。
言下之意,寶馬是打算兩條腿走路,一邊發展新能源,一邊利用新技術最大限度延長内燃機産品的壽命——前者是長遠的未來,後者卻是當下以及十來年間實實在在的現金流。
寶馬研發主管弗蘭克·韋伯日前就表示,由于全球許多汽車市場不太可能在2030年之前為全面電氣化做好準備,是以寶馬董事會成員認為市場仍然需要配備發動機的寶馬車型。其明确提出, 除了繼續改進現有發動機陣容以滿足排放法規,寶馬正在規劃全新一代的發動機,除了正常的中小排量,還包括6缸和8缸,也包括汽油和柴油。
這對于喜愛大排量燃油車的人而言,無疑是個定心丸。
由于歐7排放法規将于2025年開始實施,其氮氧化合物排放名額雖然下降幅度不大,但一氧化碳排放名額卻面臨極限挑戰,最低隻有現行歐6排放标準的20%。基于此,歐7甚至被業界戲稱為“沒有純内燃機能通過的排放法規”,因為那不僅要求在技術方面有大動作,還意味着十分誇張的成本提升。
那麼寶馬的新一代内燃機如何應對歐7呢?在韋伯的言辭中透露出了關鍵線索——全新的汽缸蓋将會有“驚喜”(或許會是結合了新材料應用的3D列印),再結合輕量化、更高壓力的噴射、更有效的滾流,以及正時系統的同步進階,對内燃機的燃燒、排放以及過濾系統進行革新。
但大家也不要過于樂觀,因為寶馬也僅僅提到了6缸和8缸,至于金字塔尖的V12,已經沒有未來了。最新的消息是,寶馬計劃今年6月在美國市場推出最後12台限量版M760i xDrive轎車,但那将是寶馬V12家族的最後絕唱,因為歐7是一部沒有邊界條件的排放法規,必須是全工況達标,這對超大排量内燃機是一個天然壁障——即便是寶馬,也沒法讓它通過歐7。
是以,傳統燃油車未來的巅峰就是V8了。技術家底豐厚的寶馬尚且能繼續搏一把,但對絕大多數傳統同行們而言就真的挺難。
日系首個官宣全面轉型
日産是不是在賭?
對于日産這次官宣轉型電驅化,筆者倒是不怎麼意外,因為其主力産品的消費群體就是普通家庭,不像寶馬等豪車使用者對性能有比較高的要求,及早轉向,尚且能在未來的新能源大局之中盡早占據一個好的位置。
在日産的規劃中,除了美國市場會繼續研發新的汽油發動機,其他市場(包括中國、日本和歐洲等主要市場)都将徹底轉型電驅化。美國市場之是以例外,是因為日産在當地銷售的皮卡産品需要。至于其他地區,日産将在現有内燃機産品基礎上進行改進,以滿足各國排放法規,最大限度延長其壽命周期,同時也為發展電驅化産品賺取利潤。
據透露,目前日産每年的研發支出大約為43億美元,大部分都花在了汽油發動機和車型的研發上。未來,這些資金将被用于電動汽車和其他技術的開發上,而參與内燃機開發和生産的人員也将逐漸被重新安置到電動汽車、混合動力以及其他部門中。
在筆者看來,作為日系三巨頭中率先做出類似表态的車企,日産此舉其實相當明智,原因有二:
其一,無論在日本本土還是海外市場,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日産都無法達到豐田的高度,是以及早從傳統燃油車脫身,在新的賽道上占據先發優勢,是更為明智的。
其二,在電驅動領域,日産稱得上先驅。純電車型聆風已經打拼了十多年,在技術和口碑方面都有着相當不錯的積澱(要不是特斯拉近兩年的大爆發,它才是業内最具話語權的電動車)。而以聆風這套純電技術為基礎研發的e-POWER,則是日産叫闆豐田THS和本田i-MMD混動的大殺器,雖然出道晚,但卻趕上了HEV市場大發展的恰當時機,是來摘桃子的。
也就是說,日産的優勢本來就在于“電”,如今下定決心全面轉型,屬于揚長避短。
值得一提的是,日産雖說不再新開發傳統的内燃機了,但卻表示将繼續緻力于混合動力車型用的内燃機研發,也就是e-POWER——該技術在國内已經先行應用在大腿軒逸上面,到2025年,中國市場将有6款搭載e-POWER的車型,包括奇駿等多款主力。
另外,日産最近這番全面轉型的表态并非心血來潮,而是早有所圖。
去年11月,日産汽車正式對外釋出“2030願景”,日産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内田誠表示,純電和e-POWER是日産電驅化戰略的兩大支柱,日産将從這兩個方面着手來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開拓新的商機。
據稱,日産計劃到2030财年推出23款電驅化車型,其中包括15款純電,并計劃在2030年代初期,實作核心市場新車型100%電驅化。不僅如此,在日産的規劃中,2026财年将投入12億美元到全固态電池的研發,到2028财年将推出搭載全固态電池的量産電動車型,到2030财年實作130GWh的電池裝機量。
要知道,2021年全球賣出去650萬輛電動乘用車,裝機量也才296.8GWh,日産這個規劃就意味着屆時将圖謀近290萬輛電動車的巨大體量。這哪裡是賭一把那麼簡單,完全就是大幹快上的節奏嘛。
『 最後說說 』
寶馬立志做傳統燃油車的最後一名衛道士,日産則早早的為自己規劃好了電驅動時代的未來,燃油車的分水嶺到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有着近150年曆史的汽車産業,作為核心驅動力的内燃機,并沒有到被壓榨出最後一馬力和最後一點排放的地步,盡管技術更新難度在幾何級數的加大,但那都是基于已有材料和技術的天花闆,内燃機目前百分之四十幾的熱效率,誰說在未來某一天就不能提升到60%甚至更高呢?
隻不過,碳中和的全球目标、日趨嚴苛的排放法規,都在逼迫車企做出最符合自身實力的現實選擇,日産也罷,更早就選邊站的大衆、奔馳和沃爾沃也罷,都隻是遵從商業的規則,先行對未來加速布局而已。但無論是誰,其實并沒有放棄當下的燃油車産品,都在通過電機的加入,最大限度延長其壽命。
但人們可以對寶馬的堅守表達敬意,因為它為這個産業保留了火種,而未來充滿變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