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建立三山五園藝術中心,計劃2023年底投入使用

2月13日,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北京曆史文化保護專場新聞釋出會上,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徐振濤介紹,北京市海澱區将建立三山五園藝術中心 計劃2023年底投入使用,同時将以重大項目為主線,完善文物展覽、調查和保護體系。

位于北京海澱區的三山五園地區,是對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個曆史時期文化遺産、山水形勝整體格局,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空間秩序的統稱,面積68.5平方公裡。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玉泉山;五園是指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

北京建立三山五園藝術中心,計劃2023年底投入使用

▲頤和園

徐振濤介紹,建立三山五園藝術中心,位于三山五園腹地的原暢春園西花園、現海澱公園内,建築面積2.12萬平方米,總投資4.08億元,目前正在進行主體施工,展陳大綱同步開展,計劃2023年底投入使用。屆時将與中關村展示中心、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互融共通,成為集文化遺産保護、科技前沿釋出、自然生态環境于一體的“城市會客廳”、文化新地标。

同時, 利用科技助力文化遺産調查和管理。徐振濤介紹,目前已基本摸清海澱區内328處不可移動文物、196處曆史建築、15070株古樹名木等各類資源,建設完善區級文物資源庫。将文物保護嵌入海澱城市大腦,建設文物智能巡查系統,對文物進行全過程、全天候監控,形成數字空間和實體空間智能關聯的文物安全立體屏障,打造文物+科技創新的亮點工程。

在加強考古遺址公園的保護利用方面,徐振濤表示,圓明園山形水系遺址考古勘探曆時八年完成,發掘面積1.85萬平方米,出土輸水銅管、官窯瓷器等3萬餘件皇家文物。以正覺寺為核心的圓明園博物館正在建設,初步形成包括頤和園博物館等27家在内的區域博物館群,有力支撐了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

徐振濤還介紹道,目前海澱區生态環境提升成效明顯。金河、北長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全面完工,部分恢複了曆史水系脈絡,自然生态的河湖水網格局基本成型。京張鐵路遺址公共空間提升工程有序推進。打造760公頃綠色空間,再現海澱自然與曆史人文交融的山水田園風貌。

作者:文彙報駐京記者 李揚

編輯:江勝信

圖檔:視覺中國

責任編輯:陸正明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