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盧林漢

20世紀90年代,台灣歌手張新哲以流行歌曲在海峽兩岸成名,被譽為"情歌王子"。去年,他以收藏家的身份重返公衆視野,在上海的一次特别展覽"闵超——本月稀有畫作和二十世紀時尚潮流"中展出了他珍貴的《老上海》和《早期旗袍》。

近日,張新哲在上海舉辦了一場關于海派文化的講座,如月卡,對話攝影研究員顧偉。在接受 www.thepaper.cn 采訪時,張新哲分享了自己收藏藝術的原因,比較了各國相關藏品的異同,并談到了收藏的權衡取舍。張新哲認為,"不同時期的藝術發展,其實是對傳統文化的反思,進而重新發現屬于當今時代的象征。"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上圖為講座現場,左起為主持人沈偉、歌手兼收藏家張新哲、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顧偉。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張新哲年度唱片封面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張新哲收藏的原月卡,謝光以演員胡蝴蝶為模特創作了一幅美麗的肖像

20世紀上半葉的上海月卡是一張手繪海報,結合了早期的廣告,商标和月曆。月刊畫家,如鄭滿道、謝光光、杭玉英、胡博香等,他們用畫筆捕捉時尚生活方式,廣告畫傳播到普通人的家庭,成為人們追逐現代的典範。張新哲出生于台灣雲林縣西魯古鎮。出道30多年,除了知名歌手的身份,更是收藏家。在30年的時間裡,他收集了大量的家居,每月海報和原創作品,以及來自不同時代的旗袍服裝。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張新哲出生于台灣雲林縣西魯古鎮。

9月17日,歌手、收藏家張新哲、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顧偉及嘉賓在上海圖書館主持了沈偉的"名人新作"講座,通過收集月刊卡片、月刊卡片圖像、攝影等不同視角,解讀了上海的城市文化符号及其對今天的意義。講座結束後,新聞對話的收集者張新哲。

據張新哲介紹,出于對上海這座城市的熱愛,他開始收集月刊,然後,偶然地,他發現了原來的月卡的存在,是以逐漸開始收集月卡類别。2020年10月,他發起并組織了"闵超——本月珍稀繪畫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覽,在上海振旦博物館展出。與展覽同時,最近出版了《闵超——本月形象史》一書,系統梳理和解讀了他收藏的月卡,并将月卡和旗袍在同一時間次元下進行比較,以展示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文化趨勢。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張新哲在振旦博物館"闵超"展覽現場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闵超——月刊影像史》張新哲 張義安著,著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以月卡為代表的上海文化象征

在談話現場,張新哲自述"從國小音樂,熱愛藝術,瘋狂如電影",從上海開始,月卡給了他震撼和沖擊。上海城市對于他的童年既陌生又熟悉,1998年到上海的演唱會,那是他早早來到上海,城市街道帶給他的印象與童年的想象有着巨大的差距,是一個積極的差異,"上海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象征,充滿可能性,我的父親是一名牧師,我在東西向融合的環境中長大, 上海的城市風光仿佛是一個年輕的生活環境被放大了。"

"這種特别的月畫卡的形成,其實是從上海開始的,也是上海獨有的。在講座現場,張新哲從一位影星餘淩宇作為月畫的人物,談起月卡究竟是為什麼,月卡流行時什麼樣的社會背景,哪個已經誕生了哪些行業大師,然後又有什麼新發展的月卡。在張新哲看來,月卡是中國廣告藝術的早期代表,而創作月卡的藝術家,是中國廣告畫、廣告商業藝術的先驅,"雖然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做,呈現的方式和現在不一樣,但是他們從概念開始到最終的成品, 這個過程現在是一個廣告。"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20世紀20年代月卡胡博香繪畫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闵超的内頁 - 月畫卡的曆史

複旦大學教授顧偉從事影像研究工作,去年出版了《城市表情符号:從19世紀到21世紀的城市攝影》一書,介紹了世界各地攝影師的城市攝影實踐。在講座現場,顧偉從學者的角度來講講月卡和攝影的共同意義。在顧铮看來,還有月卡,攝影也在揭示城市影像資訊的變化和發展趨勢。照片和月卡的共同點是,它們不斷被新潮流文化所吸引,它記錄了城市街頭引領時尚背景的元素,包括家具、服裝、建築、街道等,"月卡一般是繪畫,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建構,畫家在繪畫作品中從多個方向吸收素材, 比如自己的生活環境,或者以照片為素材,或者将城市街道引領時尚元素融入畫面。是以,月卡是對當時畫家和廣告商所生活的時代生活和趨勢的提煉。月卡是賣幸福,倡導生活方式,攝影是快速捕捉大都市空間,成為月卡的創作靈感。與攝影的清晰度相比,月卡的"柔焦"筆畫,也使當時的生活披上了甜蜜的面紗。"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頭巾》,1948年,索爾·雷特

"上個世紀,民國的一家報紙把英文的'時尚'翻譯成'裝修',無論是月刊卡片還是攝影,都是對不斷翻新的大都市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視覺處理和呈現,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顧先生說。

至于月卡中女性的形象,顧偉認為,"從這些女性的形象中可以推回當時人們對女性的想象是什麼樣的理想和想象。而月卡确實是當地實踐中成功的廣告藝術。"

在張新哲看來,前後盛行的月卡時代,也是中國審美、人生變遷最戲劇化的時期。"當時,上海美女從傳統的上衣下大袍,裹着小腳的狀态,開始慢慢露出腳踝,露出手臂,變成穿着西方皮鞋的時尚女人。是以這個過程其實很有趣,驚天動地的思路在世代相傳。"

張新哲談收藏:從傳統出發,尋找當代文化符号

新聞:您能談談您的收藏有哪些方面嗎?這些藏品與你的生活經曆有什麼關系?

張新哲:對我來說,收藏與我的生活經曆有很大關系。我從小就對孩子有太多的興趣,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對我非常有吸引力。音樂也是學的,繪畫也是學的,我也喜歡自然科學,還收集各種植物、動物标本。

我的父親是牧師,我的祖父是木匠,看到一些家具廢料被拿走,我會把它拿回來,父親會教我如何處理這些東西,如何修理,整理,我想這些都是與父親的特殊溝通。家具木器是我收藏的重點,尤其是台灣當地的民間家具,因為它裡面含有太多我家人的情感因素。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張新哲和他的父親

我開始收集刺繡,并與我的曾祖母有關,我記得她去世時已經快100歲了。我對她的印象是,她是一個黑衣小老太太,裹着小腳,她不怎麼說話。當她去世時,我的祖母開始整理她的物品,在盒子的底部找到她的刺繡婚紗,還有她的小鞋子。我隻發現了這些我以前從未見過的東西。這些漂亮的衣服和美麗的刺繡是由曾祖母自己制作的。按照習俗,這些東西本來是要燒給老人的,但我"截獲"下來了。我發現這些漂亮的衣服非常有趣,它應該是一個可以繼續關注的收藏品。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清代中期,真絲刺繡雲龍印花長袍張新哲系列

對于每月卡片的收集,正如我在講座中所說,與來到上海有關。當我來上海拍攝MV時,我會去垃圾市場,我看到很多月刊海報,覺得這個東西很上海的味道,他們穿的衣服,環境,而且他們表現出非常奇特的風格,非常漂亮。然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收藏家看到了一份真正的手稿,并開始尋找和購買它。

新聞:在講座中,你談到了月卡的影響。出生于中國台灣,你見過中國台灣受月卡影響的廣告圖檔嗎?

張新哲:月卡的輻射,其實比大家想象的要大。海外歐美,還有南洋,都是東南亞,隻要有華人聚集地就會有月卡的保留。月卡也對我出生的中國台灣地區産生了影響。早期的台灣也有一群畫家畫月刊,雖然他們的作品不如上海那麼受歡迎,但他們畫了一些台灣傳統的美畫進行宣傳。每個人都喜歡穿旗袍。整個開發中的月卡主要分為兩個創意基地,一個是上海,另一個是廣州。廣州的月卡影響香港和南洋。但整個大影響仍然主要在上海。

新聞:你去海外很多地方買收藏,也買了很多馬夏、羅克韋爾等海報。在您看來,歐洲海報和上海月刊卡片在風格上有什麼異同?

張新哲:穆夏活躍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更早的時代,受到浮畫的影響,是以他的"新藝術"也奠定了廣告插畫在歐美的基礎。改動後,羅克韋爾等人的作品迎合了當時的審美,作品的内容反映了當時的新生活。上海的月刊畫家是一種收藏,吸收西方元素,并增添了傳統年度繪畫的内涵,它發展成為上海獨特的文化象征。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闵超-本月形象的曆史"在月度繪畫和相應的旗袍服裝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新聞:你這個月有多少原創作品?收藏家和拍賣行對月卡的重視程度如何?

張新哲:每月海報的數量非常多,我收藏很多。原來的月卡收集了近百張。

關于月卡的了解,收藏家有特别的感受對這件作品非常重要。但相對而言,拍賣公司或藝術界可能不會特别關注這一部分,原來的月卡大多與插圖、漫畫等放在一起拍賣。當然,這也是因為原來的月卡原件作為商業用途,很多稿件都不在家人手裡,是以原件不容易拿到。拍賣會之前有一批英美煙草作品,最後的競争太多人不得不放棄。是以我專注于原著,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刻畫。一些描繪風景和中國畫的作品不得不放棄。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不要遲到1950年代的班級 謝謝

新聞:你也是旗袍的收藏家。每月收集卡片是否有助于旗袍收集?

張新哲:每月品牌的商品廣告有各種品類,是以我沒有特意去收集相關産品。與月卡相比,更系統的收集是旗袍。月刊卡片的圖檔也為旗袍的收藏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你能知道每個階段的流行服飾是什麼嗎?流行的符号是什麼?例如,對于旗袍的長度,衣領的高度,腰圍等剪裁都有參考。當然,這必須是一個全面的判斷,需要了解面料,了解服裝的發展。

新聞:去年在振旦博物館舉辦的"人民潮"展覽是您的首次展覽,未來會計劃相關展覽嗎?

張新哲:我有很多最愛,但也很個人化。每月一次的牌匾和旗袍是我的第一個展覽,希望這兩個更可接受和引起共鳴的項目能夠開始。我還可以計劃其他類型的展覽,比如我剛才提到的木制家具。同時,我還有一些明代浙學派的畫冊,是以書法為主的。

收藏對我來說是常态,當我遇到一些美麗的東西或有興趣研究它時,我會繼續購買。我希望我的收藏能夠去串聯藝術發展史上缺失的部分,比如月刊卡片和旗袍,以彌補中華民國時期的這一部分。我能做的部分工作是嘗試收集實物,然後進行實物研究和參考。如果有人從資料中挖掘出新資訊以協同工作以擷取更多資訊,那會更好。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張新哲旗袍收藏

張信哲:不說情歌,隻說月份牌與海上舊夢

新聞:從展覽到書籍出版,再到上圖中的這個講座,您希望這些分享如何激勵或幫助觀衆?

張新哲:希望你能回顧一下這個時代。月卡對中國現代思想、生活等方面都有影響。同時,它也有很大的挖掘空間。有了這些基礎,流行文化的發展可以帶來一些啟迪效果,無論是當代廣告還是商業藝術。因為任何流行文化都是在各種生活的積累下慢慢發展起來的。

新聞:月卡活躍于上個世紀上半葉,現在,随着改革開放,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有了新的業務,潮流藝術,而你正處于商業藝術的漩渦中。您如何看待和比較這兩個時代的商業藝術?

張新哲:改革開放後,人們對新事物的渴望非常大,大量吸收了世界各地各種新的流行文化。當我們吸收了這麼多東西時,我們應該在哪裡反思自己?複古和時尚之間的所謂關系并不沖突太多。傳統是一個基礎,我們如何用現在的概念和現在的審美讓傳統獲得新生,這是我們當代藝術家、創作者應該做的。相反,各個時期的藝術發展其實是對傳統的反思,尋找屬于當下時代的象征。

責任編輯:盧斯嘉麗

校對:夢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