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2月10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帶領160餘名中外記者走進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在藝術的殿堂裡,草原用戶端記者與同行記者盡賞國風藝術之美、聽守藝人暢談技藝傳承。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曆經近3年建設,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後第二天,新的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重新開啟大門。場館位于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西側緊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新館的建成,填補了大陸工藝美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國家級博物館的空白,标志着大陸又新增一處代表國家和首都文化形象、彰顯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氣象的重要文化地标。

作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系列文化活動的重要項目,新館首個展覽重磅推出“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工藝美術展”。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館長韓子勇說:“幾乎與工程建設收尾、驗收同步,我們馬不停蹄地推進‘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工藝美術展’的布展工作,依托的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強大的學術力量和豐富的藏品資源。”

開館之作“中華瑰寶”展覽與場館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是北京冬奧會期間一項重要文化活動。

為了契合北京冬奧會,中國工藝美術館特别設計了冬奧主題的裝置景觀《從阿勒泰到北京》,為北京冬奧會喝彩。

來自新疆阿勒泰的蒙古族民間藝人喬龍 巴特是蒙古族綽爾這項古老樂器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在現場,他用呼麥為大家表演了《阿勒泰頌》。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喬龍 巴特說:“能在冬奧會期間來到新落成的中國工藝美術館表演,我感到非常榮幸,這是一座能把非遺技藝展示給全世界的地方,希望和更多的人分享中國傳統的民間技藝。”

據介紹,“中華瑰寶”開館大展,共分8個闆塊,涵蓋了工藝美術、古琴、傳統樂器、傳統美術、戲曲、金石篆刻與拓本、傳統年畫、戲曲演出,共展出1298件珍品,80%是第一次面向社會公衆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國藝術研究院70年積累的珍藏。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走進“大國匠作”展廳,翡翠“四大國寶”的共同亮相最令人矚目,它們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嶽奇觀》、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籃《群芳攬勝》和翡翠插屏《四海騰歡》。4件翡翠國寶從題材標明、形式設計到全部完成,曆時8年,由40多位名揚玉壇、技藝精湛的大師能手共同創作。其中,《群芳攬勝》是中國玉器藝術史上最大的花卉作品。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在“曠古遺音”闆塊,觀衆可以欣賞到晚唐“枯木龍吟”琴、宋代“鳴鳳”琴等珍品,領略穿越3000餘年的古琴藝術,聆聽《廣陵散》等曠古遺音,一飽耳福;“絲路丹青”闆塊,則帶着觀衆飽覽“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觀賞到70餘件臨摹精品,宛如再次踏上“絲綢之路”;在“粉墨傳奇”闆塊可以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在“藉器傳文”闆塊品鑒百位篆刻家以《論語》警句篆刻的百件作品;在“神州迎春”闆塊可欣賞來自天津楊柳青、四川綿竹等地缤紛多姿的闆畫年畫藝術。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音一畫皆動情

一音一畫、一物一景,各美其美,令人流連忘返,觀摩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大家完全被源遠流長、匠心獨運的“中國美”所折服,為璀璨的中華傳統文化驕傲。

記者:馮雪玉孟和朝魯

編輯:陳超

校對:劉豔

聲明:内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稿件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内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