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迅為何會成為一個憤青?魯迅十三歲那年,祖父周介孚替親友向浙江鄉試的主考官行賄被抓入獄,第二年,父親周伯宜突然吐血,此後

作者:南山一書童

魯迅為何會成為一個憤青?魯迅十三歲那年,祖父周介孚替親友向浙江鄉試的主考官行賄被抓入獄,第二年,父親周伯宜突然吐血,此後幾經波折,病情時緩時急,終于在魯迅十五歲那一年,留下寡妻和四個孩子,撒手歸天。

祖父入獄,斷了官俸,還要不時往獄中送錢打點;父親一病三年,請的都是城裡有名的中醫,單是出診費,一次便是1元4角,隔日便要來看一次,怎麼負擔得了!

周圍的人全都變了臉。在皇甫莊,大舅父家的人竟稱魯迅他們是“乞食者”。大舅父家是外姓人,變臉也就算了,同住在新台門一座院宅裡的本家親戚,也都一個個換了嘴臉。

昔日趕前趕後、恭恭敬敬的,現在大都側目而視;過去笑臉相向、親親熱熱的,現在多半冷眼相投。

至于各房聚議,要将壞房子分給魯迅家,更是公然的欺負了。親族如此,城中一般市民就更不必說,無論出當鋪,還是進藥房,路旁閑人的指指點點、輕蔑譏笑,猶如讨厭的蒼蠅,一路跟着魯迅,直送他跨入自家的房門。

就是家裡的人,也變了樣。周介孚的脾氣本來就不大好,從獄中放回家後,更是變得苛刻乖戾,動不動就破口大罵,一邊罵,一邊還要把自己的指甲咬得嘎嘎作響。

平素溫和的周伯宜,生病後也變得喜怒無常,酗酒、吸鴉片,無緣無故就會把妻子端來的飯菜摔出窗外,臉色還那樣陰沉,使人不敢問他一聲“為什麼”。

三十年後,有一次許廣平向魯迅抱怨親戚的糾纏,他回信說:“嘗嘗也好,因為更可以知道所謂親戚本家是怎麼一回事,知道世事可以更加真切了。倘永是在同一境遇,不忽而窮忽而又有點收入,看世事就不能有這麼多變化。”

寫這信之後一年,在廣州,青年學生問他為什麼憎惡現實社會,他更這樣回答:“我小的時候,因為家境好,人們看我像王子一樣,但是,一旦我家庭發生變故後,人們就把我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我感到這不是一個人住的社會,從那時起,我就恨這個社會。”

最激烈的憎恨,往往産生于盲目的歡喜,最厭世的人,正可能原是愛世的人。命運它先是給了魯迅一個寬裕的童年,然後在他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扯掉那一層幕布,把社會的猙獰和人性的卑劣直推到他的鼻子底下,這叫一個十多歲的孩子,怎麼承受得了?

他不是以把人情和世事看得陰暗無趣,不是以萌生強烈的憤世之情,那才真是奇怪呢。

魯迅為何會成為一個憤青?魯迅十三歲那年,祖父周介孚替親友向浙江鄉試的主考官行賄被抓入獄,第二年,父親周伯宜突然吐血,此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