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
電競旅館,是網吧還是旅館?随着電競類旅館的數量日漸增多和越來越多未成年人了解并接觸到這一新型業态,這一問題愈加迫切地需要答案。作為電競體驗和旅館服務結合體的新生事物,電競旅館的出現迎合了市場的發展變化和消費者的需求,卻也滋生了一些亂象。有的電競旅館沒有辦理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有的未嚴格執行“四實”登記制度,還有的管理混亂……整治亂象,離不開加強監管,需要制度護航。盡快厘清電競旅館等相關場所的法律性質、建立關聯工作機制、推進精細化治理,才能有效堵塞漏洞,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點評:新業态管理不能“落伍”。
1月5日
在某個主題的短視訊上多停留了幾秒,接下來刷到的便統統是同主題的内容;将一件商品加入購物車,購物平台的首頁上便充斥着同類型的商品,甚至社交軟體和浏覽器的廣告都無一例外……類似的經曆可能讓越來越多使用者感到算法推薦“越界了”。針對算法歧視、“大資料殺熟”、誘導沉迷等算法不合理應用導緻的問題,近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釋出《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為算法推薦規範健康發展建章立制、明确界線。促進算法推薦服務健康發展,是防範化解安全風險的需要,是保障網際網路行業行穩緻遠的必由之路,也是保護廣大網民切身利益的必要之舉。規範算法推薦,杜絕濫用亂用,促進算法應用向上向善,方能為人們生産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便利、注入新動能。
點評:算法須有道,“推薦”不能亂來。
1月6日
智能客服智能嗎?一項調查顯示,超九成的受訪者使用過智能客服,但僅有約四成的受訪者覺得智能客服好用。從回答生硬機械,到難以準确了解使用者提問,再到不能解決個性化問題,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影響了使用者對智能客服的評價。在服務行業朝着精細化、多元化方向發展的今天,使用者對智能客服的要求也必然水漲船高。在快速應對大部分重複性、通用性問題的基礎上,提供更具個性化、人性化的客服服務,提高解決複雜問題的效率和能力,是智能客服疊代更新的必由之路。從使用者需求出發,加快完善智能客服系統和相關技術,讓智能客服真正實作智能,才能提升使用者體驗,赢得使用者信任。
點評:智能克服不智能,AI反倒成障礙。
1月7日
寒假将至,為鞏固“雙減”工作成果,嚴防校外教育訓練舊态重演,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各地教育部門認真做好寒假期間“雙減”工作。從專門作出系統部署,到嚴格執行日常巡查,再到對巡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教育訓練行為嚴懲重罰,一系列嚴實舉措将為孩子們度過一個愉快充實、溫馨祥和、有意義的假期保駕護航。假期是孩子休息調整、自主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發展興趣、了解社會的時間視窗。家長不妨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給予孩子更多陪伴,将假期變成與孩子親密接觸、共同成長的契機。不把假期當作學期、不用報班代替陪伴,家校社協同努力,就能更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點評:鞏固“雙減”成果,讓孩子們的寒假更豐富多彩。
1月10日
緻敬人民警察”“感謝‘平凡的一天’有你們的守護”“真的有人在默默撐起和平甯靜的日子”……今天是第二個中國人民警察節,網友紛紛在社交平台留下暖心話語,向人民警察緻敬。110,一串簡單但是刻印在每個人心中的數字,一頭是百姓的平安與信賴,一頭是人民警察的守護與付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人民警察的身影。今天,讓我們向人民警察道一聲節日快樂!也期待全社會都能從實際行動出發,讓關注、緻敬和守護我們的人民警察成為常态。
點評:緻敬擔當責任,祈福健康平安。
1月11日
未經同意,快遞就被放在驿站或快遞櫃;還未收到快遞,就已顯示“被簽收”,類似的情況你遇到過嗎?近日,國家郵政局就《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草案明确“未經使用者同意,不得代為确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遞到智能快遞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應該看到,快遞進站、進櫃,比逐一上門派送時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為無法當面簽收的消費者提供了便利。但這并不意味着,可以“預設”不經同意就将快遞放在驿站或快遞櫃。此舉不僅損害消費者體驗,也侵犯使用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2021年,大陸快遞年業務量首次超1000億件,平均每天就有近3億件快遞。對擅自将快遞投至快遞箱等新情況作出具體規定,有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及時而必要。而這也啟示快遞企業,提升服務品質,尊重消費者意願,才能讓企業走得更遠、讓行業良性發展。
點評:放快遞櫃or送貨上門,這道選擇題應該留給使用者。
1月12日
近期,肯德基與盲盒銷售商泡泡瑪特聯合推出盲盒套餐,引發搶購,有消費者花上萬買106份肯德基盲盒套餐,還有消費者為擷取盲盒裡的玩偶而購買“代吃”服務,引發廣泛關注。今日,中消協發文稱,肯德基作為食品經營者,利用限量款盲盒銷售手段,誘導并縱容消費者不理性超量購買食品套餐,有悖公序良俗和法律精神。廣告也好,促銷也罷,食品經營者可以對其銷售的食品進行合理适度的營銷,但任何營銷手段都不應也不能以浪費食品為代價。如果打着“限量款”的旗号,以饑餓營銷和捆綁銷售等方式,刺激盲目、沖動消費,并是以造成消費者超量購買、造成無謂的食品浪費,這樣的營銷手段難說合情合理。反食品浪費法明确規定,餐飲服務經營者應當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引導消費者按需适量點餐,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既是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無論是餐飲服務經營者,還是廣大消費者,都應自覺踐行。
點評:盲盒經濟不是盲目的生意。
1月14日
北京警方對兩名散播不實資訊違法人員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河南警方通報11起幹擾防疫案例、女子編造西安解封消息被拘……一段時間以來,多地通報了數起幹擾疫情防控的案例,相關人員存在散布虛假資訊、僞造陽性證明、瞞報個人行程等行為,現已受到相應處罰。近期,國内出現多點散發本土疫情,德爾塔、奧密克戎變異株也給防疫帶來新挑戰。當此之際,我們更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執行疫情防控措施。這既是每位公民的應盡義務,也是防控疫情的内在要求。織密疫情防控網,離不開你我的共同努力。每個人都應該謹記:疫情防控沒有法外之地,違反規定必受懲罰;落實防疫措施,守護的是你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點評:人人都是防線,别給疫情添亂。
1月17日
今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報,北京海澱病例曾收發國際郵件,結合病例流行病學史、可疑物品樣本檢測結果以及病例标本的基因測序結果,不排除其經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這再次提醒我們:安全收快遞,防疫要牢記。目前,全球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高發,減少購買境外商品,也是在減少感染的風險。即便因工作或生活需要,不得不接觸境外郵件或物品,也有必要做好自身防護。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也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線。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時刻注意防範,這既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也是在為疫情防控出力。
點評:病毒無孔不入,做好疫情防護。
1月18日
近日,有網友稱,有使用者在某視訊網站上傳疑似破解公共場所攝像頭後獲得的監控視訊,引發熱議。目前,該視訊網站已釋出處理公告,表示“第一時間組織排查,下架了相關内容”,封禁了相關賬号,且已将賬号資訊報備給主管部門。盡管後續調查正在進行中,具體情況有待進一步核實,但我們應該認識到,破解公共場所攝像頭、擷取監控視訊這一行為,涉嫌侵犯個人隐私,也涉嫌違法。同時,這一事件也提示視訊平台,必須加強管理稽核,絕不能為非法視訊提供公共傳播管道。更值得警惕的是,除了此次事件中的視訊,是不是還存在破解監控、付費窺私的黑色産業鍊?除了公共場所攝像頭外,家庭攝像頭是不是也有被破解的風險?切斷黑色産業鍊,不能止于末端打擊,也需要進行全過程整治。對症下藥、多管齊下,平台、使用者、監管部門等形成合力,才能更好保護我們的隐私安全。
點評:隐私保護沒有法外之地,堅決斬斷伸向公共場所監控的黑手。
1月19日
打包好的食品容器應封蓋或封口;應使用外賣包裝封簽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等密封方式;在配送過程中,不應打開食品外包裝,發生食品污染應終止配送……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釋出《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範》,一系列針對外賣的新規将從4月開始實施。以小小一張封簽,為外賣加裝一把“安全鎖”,是保障外賣餐飲安全的有效之舉。事實上,外賣封簽不僅是對消費者負責,確定外賣在配送中不受污染,也是對商家和配送人員的規範和提醒,要切實履行對消費者的安全承諾,守護好外賣安全。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據統計,截至2021年6月,大陸網上外賣使用者規模達4.69億。守護好“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外賣餐飲食品安全品質,需要更多這樣的創新舉措,也需要你我的共同參與和監督。
點評:外賣封簽,也是封堵風險。
1月20日
日前,北京市醫保局等四部門釋出通知,要求各類核酸檢測機構在開展核酸檢測時,應按照全市統一定價收費,不得收取“加急費”。此前,經過多輪動态調整,北京市公立醫療機構核酸檢測價格不斷下調,但與此同時,一些第三方社會檢測機構卻推出“加急版”核酸檢測服務,并收取高額“加急費”。眼下正值春運,核酸檢測需求增大,對核酸檢測“加急費”說不,加強收費的規範和監管,正當其時,也利民便民。加急費應當取消,服務不能打折。核酸檢測效率能否保證?有加急需求怎麼辦?進一步增強采樣能力、加強品質監管、優化檢測服務,不斷提高檢測效率,這既是群衆的真實需求和共同呼聲,也是規範核酸檢測工作、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的内在要求。
點評:“加急費”當叫停,加急訴求也别忽視。
1月21日
近日,上海市闵行區消保委調查發現,部分商家線上線下門店标價不同,存在标稱折扣率和實際折扣率不一緻的情況。正如闵行區消保委指出的,部分差異可能是因為商品和服務調價後線上線下沒有及時同步,但也不排除部分經營者故意以較優惠的線上虛假折扣率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可能。商家對商品和服務進行合理合法的促銷,既能讓商家提高銷量,也能讓消費者得到實惠,本是雙赢好事,但為謀銷量而虛标劃線價、搞虛假折扣,則絕不可取。不規範的劃線價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虛構劃線價更是涉嫌虛假宣傳、價格欺詐。價格法明确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類似現象需要引起相關部門重視。平台和商家同樣應該明白這樣的道理,搞“文字遊戲”、設“數字套路”,或許能牟得一時收益,但不講誠信的最終代價,隻能是被市場和消費者抛棄。
點評:線上線下兩張皮,标價少點數字圈套。
1月24日
偷拍視訊在千人群叫賣,有些攝像頭ID被炒至上千元……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偷裝、破解攝像頭進行非法牟利的事件頻頻發生,已經形成完整的産業鍊,令人防不勝防。這些“黑手”不僅伸向家庭等私人場所,還伸向學校、醫院等公共空間,在嚴重侵犯個人隐私的同時,也助長了敲詐勒索、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引發公衆擔憂。怎樣保護“鏡頭下”的隐私,已成為全社會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為此,既需要治理者對偷窺等違法行為露頭就打,也需要相關平台強化稽核、守住底線,還需要全社會凝聚合力、加強監督舉報,讓非法牟利者無處遁形。面對技術帶來的風險隐患,還應堅持以技術的方式加以防範根治,比如,加強代碼防護,避免非法破解,等等。打管防并舉,堅決斬斷偷窺黑産,才能讓數字時代的人們生活更安心。
點評:依法打擊,決不能讓偷拍成為一門生意。
1月25日
網紅探店、開箱測評、好物分享……近年來,“種草經濟”蔚然成風,主打真實體驗、客觀分享的“種草筆記”影響了許多人的消費決策,“拔草筆記”也成為很多人的避坑指南。然而,一些品牌、商家瞄準其中的商機,将“軟文”貼上“種草筆記”的标簽進行推廣營銷,甚至招募寫手代寫、代發“種草筆記”,套路重重。虛假宣傳、誇大其詞、诋毀競品等操作,侵害的是使用者的切身利益,透支的是“種草經濟”的信任根基,很多人由此走向了反“種草”的道路。分享和營銷的邊界在哪裡,如何鏟除夾帶私貨、軟文推廣等“假草”,監管部門應在清楚界定的基礎上加大識别、整治力度,讓“種草經濟”去僞存真、規範發展。平台和部落客更當牢記,守得住底線,才有長遠未來。
點評:這樣的“草”豈能野蠻生長!
1月26日
一張照片,就能看透人的一生;點點滑鼠,就能預判前程;動動指尖,就能掌握命運……近年來,打着大資料、人臉定位、人工智能等旗号的AI相面不時在社交平台上傳播。網絡時代,占蔔、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動花樣翻新,玄而又玄的AI算命、線上占蔔讓不少人上當受騙。号稱免費,常常付費才能擷取完整報告;使用者切換照片角度,就能測出運勢,如此種種,無不顯示出所謂的“AI面相”,實則是坑你沒商量。不僅如此,授權使用個人資訊、上傳臉部照片,還存在隐私洩露風險。對于治理者而言,封建迷信不斷改頭換面,監管也必須與時俱進。同時,更為關鍵的是,要以科學知識提高大衆對這些迷信活動的心理免疫力。隻有科學精神深入人心,封建迷信才無處遁形。
點評:AI相面,相中的不過是你兜裡的錢。
1月27日
“想家了吧?多久沒回來了?想回來就回來吧。”近日,某地防控辦回複一位網友的話讓無數人直呼“破防了”。春節臨近,各地疫情零星散發,讓很多人的返鄉之路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新聞釋出會上明确,各地要分類、分區精準落實防控措施,防止政策執行簡單化、一刀切,防止層層加碼。回家過年,是人之常情。疫情爆發以來,各地各部門也積累了豐富的防控經驗。在精準防控的前提下保障好人們的合理訴求,恰恰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從開設“返鄉大巴”,到增設核酸臨時檢測點,再到實行“返鄉申報”,許多城市以暖心舉措呵護着人們的回家路。疫情防控和阖家團聚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單選題。多一些精度的同時多一些溫度,才能少一點“返鄉難”。與此同時,無論是返鄉還是留駐,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遵守規定、做好防護,過一個安心、放心、舒心的春節。
點評:讓遊子們的回鄉路既安全又溫馨。
1月28日
近日,有網友稱手機上收到了對前号主的追債短信,由此暴露出的二手電話号碼漏洞問題引發關注。事實上,因購買到“二手号碼”遭遇短信電話騷擾、無法新注冊App的使用者不在少數。手機号碼是稀缺資源,銷号後一般會經過一段時間的當機,重新進入市場。如今,手機号已經不再局限于通信功能,注冊、登入軟體,查收驗證碼等無不需要用到手機号碼,并且,手機号碼對應的賬戶還涉及大量的個人隐私資訊。是以,確定二手手機号“幹幹淨淨”上市至關重要。對此,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原号主主動登出、解綁相關應用,營運商和第三方平台也應加強協作,為解綁、登出提供便利,及時做好銷号手機号社會關系的“消磁”工作。這既是在維護新、舊号主的合法權益和隐私,也能盡量規避風險、減少紛争。
點評:二手号碼,“碎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