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熙祥:詩寫二十四節氣(46首)
——按節氣順序
文/何熙祥(陝西)

(一)立春
(1)
除夕之日春來報,寒意頓消陽氣升。
萬物複蘇山水醒,草木萌動聽春聲。
注:立春,又稱報春。今年除夕,巧遇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
(2)
冷雪尚殘存,薄冰漸溶化。
小草知春暖,軟風催柳發。
ↂↂↂↂↂ氣象詩社ↂↂↂↂↂ
(二) 雨 水
潤雨細如絲,春聲傳燕話。
軟風潛入夜,萬物萌春發。
(三) 驚 蟄
驚蟄節到一聲雷,天開地辟蟄蟲飛。
喜雨惠風萬物長,一派生機草木新。
一聲驚雷起,大地百卉新。
潤雨連三月,軟風伴花飛。
柳梢挂春意,農家雙燕回。
人勤春耕早,粟谷秋倉歸。
(四) 春 分
暖風徐徐來,春分晝夜均。
從此草披綠,柳碧喚燕歸。
春風一夜阡陌綠,李豔桃夭萬樹花。
欲問雙燕誰家栖,卻見新柳堤岸發。
(五) 清 明
淫雨紛紛伴歸路,思心切切異鄉回。
試問紫燕誰家栖,可識歸客掃祭人。
(六) 谷 雨
潤雨如酥是夜至,一派清新晨時呈。
清明正好連谷雨,斷雪絕霜百禾生。
谷雨春氣呈溫潤,牡丹綻開香逼人。
農事已在蛙聲中,且看青草綠如茵。
(七) 立 夏
和風自南來,草碧春尚早。
忽聞槐蜜香,原是夏已到。
池塘荷成陰,初署已覺燥。
隻待長風雨,好把酷熱消。
春盡花失容,夏來荷泛青。
草深蛙鳴處,數隻鹭飛空。
蘆蕩清風起,漁舟行帳中。
山水着墨迹,連天一畫屏。
(八) 小 滿
綠葉成蔭夏意濃,粟麥灌漿已初成。
農人田間鋤耕早,隻待來日倉滿盈。
(九)【蔔算子】芒種
五月非閑月,芒種人倍忙。
才見碧荷花初放,已聞五谷香。
夏炎署風熱,小麥覆壟黃。
農人揮鐮汗如雨,換得粒盈倉。
(十) 夏 至
荷月夏至日漸烈,蘆蕩已聞蛙鳴聲。
豔陽如火無涼處,唯有月下好乘風。
夏至熱浪滾,當頭烈日炎。
枝上蟬聲噪,蒲扇難去煩。
(十一) 小 暑
一絲爽意去,小暑溫風來。
茯茶難消暑, 搖扇步徘徊。
(十二) 大 暑
盛夏驕陽似流火,大暑天地如烤箱。
人若稍安得心靜,驅煩除燥自然涼。
頭頂日生火,地上起白煙。
月下無涼處,更深人不眠。
(十三) 立 秋
枝頭蟬鳴緊,些許涼意生。
蓮池落花瓣,無須悲秋聲。
流火暑月荒,秋風送清涼。
梧桐葉徐落,桂樹花初香。
(3)
肥葉始覺瘦,時雨漸涼中。
幾聲蟬鳴弱,今日已秋風。
(十四) 處 暑
暑止燥氣除,露蟬聲漸稀。
藕池生蓮子,萬物着秋衣。
暑氣而止蟬聲稀,萬禾泛黃秋實殷。
莫悲今歲草木萎,明春楊柳一樣新。
(十五) 白 露
涼夜露凝白,池荷折腰衰。
衣單不行路,卻有雁歸來。
露從今夜白,圍籬菊自香。
不覺暑夏遠,已見露成霜。
露自今日白,霜生添涼意。
臨窗望秋月,路人少單衣。
(十六) 秋 分
晝夜等長秋來分,冷暖轉換雨已寒。
風霜無情荷雖敗,蕃籬有意菊正妍。
晝夜等長秋來分,寒暑均平溫宜人。
收種農忙祭秋月,殷實當思後稷神。
(十七) 【如夢令】 寒 露
秋深露重風寒,天卻夜長晝短。
突覺風霜勁,楓葉紅黃萬點。
快望,快望,已是滿山紅遍。
晨陽斜照少,寒露已凝霜。
菊始遍地開,歸雁知秋涼。
寒露涼意深,冷霜侵衣襟。
一朝着秋色,滿目火與金。
(十八) 霜 降
寒天露成霜,百草已枯黃。
雁聲南去遠,遊子更思鄉。
秋深一地黃,風冷露為霜。
草衰有來年,莫為秋悲傷。
(十九) 立 冬
草木凋零北風嘯,蟄蟲伏藏萬物眠。
野鴨疏影冬日始,水面初冰入夜寒。
秋盡雁無蹤,霜冷向人寒。
立冬雨欲雪,始釀梅盎然。
(二十) 小 雪
氣寒小雪至,西北風漸狂。
菊殘花已萎,梅卻釀暗香。
路邊池水初成冰,草枯木衰四野黃。
寒風浸衣門難邁,圍爐煮酒為詩狂。
(二十一) 大 雪
北方銀裹素裝,大雪飄飄梅放。
南國細雨透涼,煙波蒙蒙菊香。
大地豐年吉兆,瑞氣盈盈和祥。
雪地冰天寒徹骨,庭前數朵梅正開。
不為留香博人愛,隻待喜鵲報春來。
(二十二) 冬 至
晝短夜長冬節臨,陰極之至陽氣回。
南方雲煙北方雪,瑞氣盈盈好望春。
雪飛風舞冬又至,陰極陽生春
(二十三) 小 寒
冷氣襲人刺骨寒,大地封凍農事閑。
約鄰對酒圍爐暖,已是微醺不知還。
西風冷冷入骨寒,清月寂寂雪留蹤。
林鳥倦倦歸深處,萬木蕭蕭待春生。
(二十四) 大 寒
大地徹寒河面封,堅冰深處陽水湧。
野鴨先覺春已醒,大寒之後新年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