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冰雪運動成潮流,缺少這樣裝備或導緻雪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仁政

通訊員 簡文楊 戴希安

2月11日,2022北京冬奧會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奧運精神感召,向谷愛淩、蘇翊鳴等運動健将學習,紛紛走進冰雪場地,親身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

據廣州市雪躍滑雪俱樂部老闆喬磊透露,冬奧會開始後前來體驗滑雪的客戶明顯增加,相比去年同時段增加了50%以上,且以新手居多。

滑雪少不了一套專業裝備,滑雪服、滑雪靴、頭盔、手套、滑雪杖都在為參與者的安全保駕護航。然而有一個關鍵的裝備卻總是被“冰雪新手”忽略——護目鏡。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紫外光 ,更準确的說法是,防止雪盲症。

冰雪運動成潮流,缺少這樣裝備或導緻雪盲!

在雪場裡,基本就等同于直視太陽

近日,有外出旅遊的廣州市民向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眼科主任夏朝霞副主任醫師咨詢,由于自己在景區長時間看雪,且并未對眼睛做防護,導緻右眼出現視力模糊。夏朝霞介紹,這就是雪盲症。

“雪盲症也叫電光性眼炎、紫外線性眼炎,是過量紫外線照射引發的眼部傷害。”夏朝霞解釋道。

通常環境下,眼睛看到的光來自地面、建築物等物體反射,經過反射,太陽光強度會被大大削弱,一般不會對眼睛産生傷害。

“在雪場裡,基本就等同于直視太陽。”夏朝霞說,雪是由冰晶構成,像無數個小鏡子,反光性很強。雪層反射的紫外線刺激眼睛,造成眼角膜和結膜上皮損害,嚴重者直接損傷到視網膜及黃斑,而引起雪盲症,輕者出現眼睛發紅、輕微流淚症狀,重者導緻短暫視力障礙。這時,佩戴護目鏡能有效避免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冰雪運動追求的速度與激情往往伴随着冰粒飛濺。以雪橇比賽為例,最高時速可達到145km/h。這樣大風夾着冰粒,護目鏡為運動員的眼睛提供了一層保護屏障,避免眼睛受傷。

冰雪運動成潮流,缺少這樣裝備或導緻雪盲!

此外,雪地的空氣寒冷,而且在進行冰雪運動時速度快,眼睛表面的淚液會快速蒸發,導緻眼睛非常幹燥。護目鏡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運動員減緩眼睛表面的淚液蒸發速度。

合理處置,不會留下後遺症

出現雪盲症狀之後要怎麼做?夏朝霞介紹,做好兩步可以有效緩解雪盲症帶來的痛苦,減少後期危害。

首先,患者應該立刻到溫暖、光線弱的地方休息。如果症狀得不到緩解,要及時就醫;其次,要立即戴上墨鏡、雪鏡、護目鏡等可以過濾紫外線的眼鏡,或利用眼罩、幹淨的紗布,包蓋住雙眼,以防止症狀進一步加深,出現雪盲症。

值得注意的是,出現雪盲症後,角膜會處于極度脆弱的狀态,如果佩戴隐形眼鏡應立即摘掉,防止角膜感染,切忌用手觸揉眼睛,不要自行用牛奶、自制鹽水等清洗眼睛。

“雖然雪盲會造成眼部不适,但也不必太過擔心。”夏朝霞說,“角膜是有一定的自我修複能力的。”經過上述應急處理後,及時就醫,并遵循醫囑用藥,症狀會在2~3天消失,不會留下後遺症。

夏朝霞強調,近視人群同樣可以擁抱冰雪運動,但高度近視的人群不建議參加劇烈的冰雪運動。

“高度近視患者的眼軸變長、眼球壁比較軟、薄,視網膜也随之變脆弱,在高速滑行過程中一旦發生碰撞,容易發生視網膜脫落導緻失明。”她說,對于有近視特别是高度近視的運動愛好者,專業定期的眼健康檢查尤為重要。

雪鏡選擇學問大

為避免在雪場中出現雪盲症狀,選擇适合自己的護目鏡成為不可或缺的一步。

夏朝霞介紹,選擇雪鏡首先要看雪鏡的類型。雪鏡主要分為柱面鏡和球面鏡。反射面為球面一部分的鏡面,叫球面鏡;反射面為圓柱體一部分的鏡面,叫柱面鏡,兩者各有優缺點。

球面鏡橫縱方向上,都是有曲度的球面設計,更符合人眼視物條件(因為我們的雙眼也是球面)。在視野範圍、防霧、防眩光、防風等方面,優于柱面鏡,雖然價格略貴,但相容性強,推薦新手們購買。

柱面鏡在幾經改良後,綜合性能也有了很大提升。最重要的是,柱面鏡不會因為“球面曲度”造成圖像失真,可以降低看東西變形帶來的暈眩感,适合需要側身滑行、動作較大的單闆滑雪,不少專業滑雪運動員還是會使用柱面鏡。

其次,雪鏡顔色的選擇也要根據雪場的場景來看。黃色、玫瑰色比較适合雨雪、霧霾、多雲等天氣,增強對比度和感覺度;銀色、藍色、灰色、黑色則更适合晴天、陽光較強的天氣,更好地過濾紫外線;琥珀色、褐色則适合傍晚等中低光條件,增強陰影感覺度,視野更清晰。

總的來說,光線強,鏡片顔色要深,可以更好地過濾光線;光線弱,鏡片顔色可以略淺,保持視野清晰。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圖檔 | 視覺中國

責編 | 吳安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