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官方釋出“防日曬診療指南”!5步教你将防曬技能“拉滿”

受訪專家:生态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韋正峥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陳 翔

環球時報健康用戶端記者 張 冕

雖然距離立夏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但全國多地已經迫不及待地進入“體驗版初夏”。4月17日最高氣溫“30℃+”的區域進一步擴大,成都達32.4°C、合肥33.3℃、武漢33.8°C、南京34°C、杭州35.1°C、重慶35.7°C……氣溫均重新整理今年來新高。生态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韋正峥接受“環球時報健康用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氣候變化對于人類生存帶來極大挑戰,未來極端性高溫可能會更多。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夏季,除黑龍江中部和北部氣溫較往年同期略微偏低外,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将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的水準。其中,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重慶大部、四川東部、陝西南部、甘肅西部、新疆大部等地偏高1~2℃,高溫(日最高氣溫大于等于35℃)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官方釋出“防日曬診療指南”!5步教你将防曬技能“拉滿”

高溫來襲,紫外線也在借勢發威,提醒大家防曬需要提上日程。近日,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等聯合釋出了《日曬傷基層診療指南(2023年)》(以下簡稱《指南》),為今夏防曬提供了一套全方位指導。

《共識》編寫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陳翔表示:“從氣象預測來看,大陸接下來的夏天可能面對更多更猛的高溫天氣,現在的炎熱還隻是今夏的高溫預演。但紫外線并非夏季陽光所獨有,它每天都存在,一般從每年3月開始強度逐漸增加,3~4月紫外線已達盛夏的90%,5~8月為全年度紫外線量高峰期。是以,春末夏初就要将防曬提上日程,以免曬黑、曬傷。”

紫外線穿透力極強,男女老少都要做好防曬,否則很容易導緻日曬傷。所謂日曬傷,指由過量紫外線照射皮膚後導緻的皮膚急性光毒性反應,表現為紅斑、腫脹、水疱、脫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疼痛、瘙癢等症狀,好發于春末夏初,此時氣溫升高,人體容易出汗,會增加皮膚角質層的水合作用,使角質層易吸收更短波長的紫外線,并導緻紫外線的反射和散射減少,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進而引發日曬傷。

全身最容易被曬傷的部位是胸背部、四肢、面頸部及手足背部,根據曬傷程度,可分為兩個級别。一度曬傷,皮膚上會出現肉眼可見且邊界清晰的淡紅色、鮮紅色或深紅色斑疹;二度曬傷,屬于較嚴重的日曬傷,除了紅腫症狀外,還會出現皮膚水疱、大疱,伴有劇烈灼痛感。嚴重的日曬傷患者還可伴有全身症狀,比如頭痛、發熱、惡心、嘔吐,甚至中暑、休克。要防止被紫外線灼傷,陳翔建議遵循5條原則。

官方釋出“防日曬診療指南”!5步教你将防曬技能“拉滿”

1.躲着陽光走。避免長時間日曬,戶外活動時選擇在陰涼處。如果沒有陰涼,應盡量避開上午11點至下午3點之間進行戶外活動。小于6月齡的嬰兒應盡可能在陰涼處活動,避免陽光直射。

2.穿長衣戴大檐帽。需要長時間戶外運動時,建議使用寬檐帽和長袖襯衫來保護和遮蓋身體。織紗密度越高、顔色越深或加有防曬塗層,其紫外線吸收能力越強,防曬效果越好。帽沿邊長大于7.5厘米,才有較好的防曬效果。

3.防曬霜+衣帽,效果加倍。将外用防曬霜與穿長衣戴大帽等實體防曬結合在一起效果更佳。建議選擇SPF 30以上的防水防曬霜,均勻塗抹在面、頸、肩等日曬傷好發部位。防曬霜應在日曬前30分鐘塗抹,并每兩小時或出汗、遊泳後補塗。要注意,别給兒童使用含有維生素A、羟苯甲酮、香料、對羟基苯甲酸酯及其他防腐劑的防曬霜,以免誘發刺激性皮炎。

4. 皮膚“疼”了就回屋。皮膚開始感到灼熱或刺痛時,應立即避免日曬,回到室内或陰涼處。

5.服用某些藥物要避光。正在服用光敏性藥物(多西環素、磺胺、灰黃黴素、胺碘酮、四環素類抗菌藥物和非甾體抗炎藥)的人群,或患有結締組織病等光敏感的人群,應遵醫囑避免日曬。

一旦曬傷,應立即用生理鹽水、硼酸溶液或2.5%吲哚美辛溶液冷濕敷患處。然後,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藥膏,緩解紅斑及局部皮膚充血,抑制日曬後色素沉着,緩解局部皮膚疼痛感。若形成皮膚大疱,則應保持疱壁完整,盡快就醫處理,以免感染。▲

責編:趙子瑩

主編:丁文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