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藝謀,想到的多是人海戰術,千軍萬馬氣勢恢弘到大螢幕都裝不下的大場面。
但這次,一個破山坡上,來來回回隻有幾個人影在晃。

沒有謀女郎。
也沒有大流量。
張譯隻是個小配角。
主演也不是帥哥,甚至還有點醜。
章宇,看的電影不多,眼神不夠好的話根本認不出他。
劉濤演誰都像劉濤,章宇演誰你都認不出他是章宇。
《無名之輩》、《我不是藥神》、《奇迹 笨小孩》裡都有他。
他在這裡扮演一位被西方媒體譽為完敗聯合國軍的中國“死神”。
《狙擊手》的故事背景是抗美援朝期間的“冷槍冷炮”運動,1952年冬,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北韓戰場形成僵持,雙方發起了低強度的密集狙擊戰。
在這期間,志願軍裡有1萬多名狙擊手出現,共消滅了5萬多的敵人,可謂是空前絕後。有在32天内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的張桃芳,也有用206發子彈擊斃203名敵人的鄒習祥。
影片裡的主人公是章宇扮演的神槍狙擊手劉文武,帶領狙擊五班,為了搶救偵察員(身上帶了重要情報)全班隻生還一人。
為了活捉中國死神,對方也請出了狙擊團隊,全是武林高手。
五班一出場就犧牲了兩個人,後來鬥智鬥勇,雙方輪番占上風,高手對決,各有突破各有傷亡。對方在先進武器和輔助裝置的加持下,甚至更加遊刃有餘。
這也是影片一大亮點,沒有主角光環,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在山坡上連續翻滾沒有被神槍手打中,是因為對方想要活口。
怎樣才能顯出自己水準高?不是刻意貶低對手,而是讓人看到對手也很高明。
高手之間的較量就是不見其他,雙方勢均力敵,各出絕招,你來我往,擺出了一決雌雄的範兒。
節奏還算緊湊,以小見大,跳出了普通戰争片用大場面和死亡人數之多來渲染戰争慘烈的俗套。
幾個活生生的年輕人,有名有姓地死去,更讓人有切膚的疼痛。
不過整部片子看下來,是沒有太大驚喜的。
可能因為我們看的電影太多了,劇情的每一步發展都能料到,裡面用到的招數也似曾相識。
腦中總會不自覺地出現《兵臨城下》的畫面,但是卻完全沒有看《兵臨城下》時那種扣人心弦讓人窒息的緊迫感。
可以說是章宇的演技抗起了大半部電影。
如要沒有看過其他狙擊手類型的大片,這部片子還是不錯的。
片尾曲整得挺有氛圍,我們一直看到片尾字幕全都走完,發現現在的影片是把所有參與的人員名字全寫上了嗎?
廚師、醫生的名字都寫上了。以前也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