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州水鳥同步調查有意外收獲 104隻“國寶級”大鸨集結在中牟黃河濕地

大河報·豫視訊記者 劉瑞朝

2月11日上午,全省水鳥資源監測工作正在開展中,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冬季水鳥同步調查工作也拉開序幕。在鄭州黃河濕地中牟鳥類栖息地内,意外發現了104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鸨,這是近十年來鄭州境内發現的大鸨的最大種群。

鄭州水鳥同步調查有意外收獲 104隻“國寶級”大鸨集結在中牟黃河濕地

【發現】104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鸨集中出現在中牟黃河濕地

在談到這群大鸨時,中牟縣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副站長李鋒依然難掩興奮之情。他說,今年冬天,雖然濕地内發現了幾次大鸨,但數量都比較少,一般都是二三十隻。周五上午,保護站内的從業人員聯系他說,中牟鳥類栖息地内發現了一群大鸨,看着數量不算少。

通過監控,從業人員向李鋒彙報着大鸨的數量。“大概有30多隻”,“不對,可能有50多隻”,“還不對,可能有80多隻”。于是,李鋒要求從業人員将監控視訊錄下來,圈定大鸨集中的區域,一隻一隻去查,結果最後得到了讓他們格外興奮的結果——104隻。

超過100隻,又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樣的場面,近十年都沒出現過了。李鋒說,這群大鸨的發現,又正好趕到水鳥同步調查這一天,可謂是無巧不成書了。

那麼,為什麼突然有這麼大種群的大鸨出現呢?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監測科科長趙宗英分析說,一般來說,秋冬時節,一部分大鸨遷徙到河南黃河濕地,然後以家庭為機關分散開,最多時也是二十隻左右集中在一塊兒。

但是,進入2月中旬,大鸨也陸續進入了北歸的準備階段。104隻大鸨集中出現在一個地方,說明它們正在集合,然後踏上北歸的旅程。

鄭州水鳥同步調查有意外收獲 104隻“國寶級”大鸨集結在中牟黃河濕地

【行動】河南省水鳥同步監測正在進行中 調查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内鳥類現狀

這104隻大鸨,自然被統計進了水鳥調查的資料之中。大河報·豫視訊記者從河南省林業局了解到,目前全省水鳥資源監測工作正在同步開展。

林業調查規劃院野生動物與濕地監測站站長王春平說,水鳥同步調查在2月9日至13日開展,這次主要是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範圍。因為這兩類地方的生态系統相對比較完整、獨立。通過這次調查,河南省将在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建立相關的制度、形成完善的制度。

為全面掌握我市黃河濕地水鳥物種組成、分布和種群動态變化及其保護狀況,2月11日,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開展冬季水鳥同步調查工作。

根據了解,此次同步調查,在黃河濕地保護區内鳥類分布較為集中區域設定了20處監測樣線、樣點,安排了3組十多人的調查隊伍,同時段分區域對保護區内鳥類資源進行調查。

在調查過程中,監測人員在監測樣線或樣點,通過專業裝置對鳥類的種類及種群數量點數記錄,并記錄觀測的時間、天氣狀況、觀測地點、經緯度坐标、海拔等。另外,還記錄鳥類栖息地生境,是在河面,還是淺灘,或者農田,魚塘等。

同步調查中,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鸨104隻,二級保護動物灰鶴、小天鵝、白尾鹞等珍稀鳥類。

今後,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将在鳥類遷徙期和越冬期持續開展鳥類同步調查工作,掌握鳥類及栖息狀況,為制定資源保護管理措施、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基礎依據。

鄭州水鳥同步調查有意外收獲 104隻“國寶級”大鸨集結在中牟黃河濕地

【習性】大鸨是素食動物 偶爾開點葷

大河報·豫視訊記者了解到,大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部分秋冬時節來河南黃河濕地内越冬,主要在長垣、原陽、中牟境内的黃河濕地内活動。

它們吃植物的嫩葉、嫩芽,也吃嫩草、種子,有時也會吃一些小昆蟲。它們一般選擇在莊稼地和開闊的草原裡歇息。

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大鸨保護地·長垣主任宋克明介紹,中國境内約有1600隻大鸨,數量還是比較稀缺的。

大鸨是珍稀動物,保護等級也高,性情極為機敏。它們成群活動時,會有大鸨專門負責放哨的,發現任何一點危險,就會傳達信号給“大部隊”,然後快速逃離。

大鸨喜歡在廣闊地帶活動,這樣視野開闊,能盡早發現危險,自我保護意識較高。

(圖檔由中牟縣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站提供)

來源:大河報·豫視訊 編輯:屈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