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釋出2022年工作要點,其中提出踐行健康第一理念,舉辦首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籌備首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這是國家更加重視學校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信号。
一段時期以來,體育教育是大陸教育體系的一個短闆,這展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有的學校體育課可上可不上,被語數外等所謂主課擠占;有的學校缺少必要場地開展體育活動。此外,一些學校為控制安全風險,壓縮了體育課、體育活動。
這種狀況必須盡快改變。大陸已經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的目标,習近平總書記明确要求“開齊開足體育課”。體育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标志性事業,體育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關系人民幸福、民族未來。
人的全面發展,體育是基石。毛澤東同志在1917年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沒有強健的體魄,德與智就是鏡中花、水中月,美與勞也會流于纖細柔弱一派,人就不可能真正全面發展。
體育連着身體,也連通精神。在《體育之研究》中,毛澤東同志認為,體育之效在于“強筋骨”“增知識”“調情感”“強意志”。體育不能簡單了解為活動活動,體育能強健身體,也能強健精神,使人的意志得到鍛煉,人格得以健全。身體孱弱,精神的“畫風”不可能健朗。曆史上,凡是武風昌盛,人們的精神必定是元氣淋漓,充滿積極進取。
少年強則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強國建設、民族複興,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奮鬥。青少年的體質關系國家未來,振興體育關乎國運、關乎民族的精氣神。為中國夢奮鬥,需要頑強精神,也需要一副好身體。
從上好體育課開始,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青少年要上好學校體育課,每個人也要上好體育這一課。
作者:長江日報評論員楊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