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學曆馬斯克當選院士!各國院士大PK,誰的含金量高?誰的待遇好?

大學學曆馬斯克當選院士!各國院士大PK,誰的含金量高?誰的待遇好?

2月9日,美國工程院釋出2021年度國家工程院增補院士名單。其中,馬斯克的入選,在網上引發熱議。

諸多事業傍身的馬斯克,此次是以SpaceX創始人、CEO兼總工程師的身份入選。美國工程院介紹到,其在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可持續運輸和能源系統的設計、工程、制造和營運方面取得突破。

而這位堪稱是“流量密碼”的人物,其實隻有大學學曆。

馬斯克出生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1990年進入加拿大女王學院,後轉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1995年獲得實體學學士學位。他曾被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博士項目錄取,但僅入學兩天就選擇退學,投身矽谷創業。

馬斯克的此次入選,再一次勾起了人們對院士評選和待遇的好奇。

從本質上來看,全世界的“院士”大同小異,都屬于科學及學術界的最高(終身)榮譽頭銜。評選制度從原理上也是大同小異,都由已當選的院士來推舉、投票,但含金量和待遇有所不同。

中國

中國的第一批院士産生于1948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醞釀建立學部制。1955年,中國科學院正式宣布成立學部。1993年10月,國務院決定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中國工程院成立。

自1997年起,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同步進行每2年(一般是奇數年)一次的院士增選。

1998年7月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實行“資深院士”制度,年滿80周歲的兩院院士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或“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号。

兩院院士的評選流程差不多,基本都采用“推薦制”,候選人由院士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經學部主席團審定成為有效候選人,不受理個人申請。

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可被推薦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國國籍的進階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可被提名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兩院同時還實行外籍院士制度。

院士從評選到産生,耗費将近一年的時間,這中間有很複雜的評比與淘汰制度。院士還是帶動中國高端科技研發的主力軍,這一點從曆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基本都是兩院院士就可以看出。能成為科研學術界金字塔頂端的院士,都擁有長期從事科研和生産實踐的經曆,同時又是科研和生産實踐的能手。

一般來說,院士工資主要由基本工資、國務院特殊津貼、院士津貼和職務津貼組成。院士享受與副省部級待遇同等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乘車等,但是不同的地方政府或者高校會有不同的待遇政策。

美國

在美國科學界,代表最高水準的機構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和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其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的學術水準最高。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由選舉産生,先由現任院士發起提名。被提名者材料包括不超過250個英文單詞的個人履歷,并附上不超過12篇個人已發表的最重要學術論文。被提名者要經過初審,初審通常在每年3月結束。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個頭銜被學術界廣泛認可,僅次于獲諾貝爾獎,含金量極高。

但是,美國國家科學院是一個“由傑出學者組成的非營利性協會”,沒有政府撥款。成為該“協會”的院士不具有經濟和行政意義,物質待遇不會有什麼變化。他們在為政府提供科學和相關技術服務時沒有辦公室,也不擷取個人報酬。此外,每年須為自己的頭銜繳納200美元的會費。如果3年不交,就會轉為名譽退休院士。

英國

英國五大學術院代表英國最高學術水準的五個學術團體,分别為:英國皇家學會、愛丁堡皇家學會、英國國家學術院、英國皇家工程院、英國醫學科學院。其中,英國皇家學會始創于1660年,是英國最具名望的科學學術機構,其院士均為尖端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每一位院士候選人必須由皇家學會的兩名成員提名,并簽署建議書。該證書載有一份說明,說明提出建議的主要理由,并可供其他研究員查閱。

英國皇家學會的成員在尖端科學方面饒有貢獻。自1915年以來,皇家學會的曆任會長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

待遇方面,英國的三個主要學會都是在英國注冊的側重于資助研究的行善性組織,是以沒有任何報酬。

德國

2007年以前,德國的科學院體系一直由8個地方科學院,一個工程院和利奧波第那科學院組成。德國國家科學院起源于1652年成立的利奧波第那科學院,已有350多年曆史。最新院士由現任院士推薦,經幾輪選舉後産生,選舉過程嚴謹而複雜。

德國科學院院士含金量非常,是世界上存續時間最長的研究機構,居裡夫人、達爾文、歌德等世界級科學大師都來自這裡,同時共有168位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獲得了諾貝爾學獎。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資料,德國院士稅後工資是每月4500歐元以上,還有各種補貼。另外,他們當中許多人兼職提供資助的企業的高管,收入是工資的幾倍。65歲退休時,頂尖科學家平均可領取最高工資72%的終身俸,而一般公司雇員所得終身俸平均約占工資純收入的47%。

俄羅斯

俄羅斯有三大跨行業科學機構,分别是俄羅斯工程院、俄羅斯自然科學院以及俄羅斯科學院。其中,俄羅斯自然科學院是聯合國認可的俄羅斯規模最大的科學院。評選會考察候選人的學術成就、影響力和在相關領域的地位,并經過三輪嚴格的學術評審和遴選程式最終确定。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成員均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學家和專家,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科學院設立24個學部,有1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70多名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以及30多名俄羅斯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

待遇方面,俄羅斯“zarplatyinfo”網站援引俄科學院的資料顯示,實體領域的院士月收入約3.8萬盧布,生物領域的院士約2.7萬盧布。在科研領域工作超過10年的科學家可根據學位不同獲得數額不等的津貼,科學院院士最高每月可獲10萬盧布(10盧布約合1元人民币)補貼。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