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樓夢:芳官等戲子與趙姨娘撕扯,探春為何沒有懲罰她們?

都知道,賈府的三姑娘不好惹,有能力有個性,連管家的王熙鳳都讓她三分。而探春和李纨,寶钗暫時代管榮國府時,也是有模有樣,大刀闊斧,幹出了些成績。探春是玫瑰小姐,更有些刺紮手,雖是庶出,但沒人敢小看她。沒眼色的王善保家的,拉扯了她的衣裳,都被甩了一記響亮耳光,讓人直呼痛快。

在《紅樓夢》第六十回中,因太妃薨逝,賈母與王夫人送靈,不在家中,群龍無首時,大觀園衆人更是随意散漫起來。此時上演了“芳官洗頭事件”,還有芳官等戲子與趙姨娘的“打架事件”,鬧得雞飛狗跳,尤其是幾個戲子對戰趙姨娘,更驚動了探春。芳官堪稱奉獻了最精彩的戲份。當探春趕到時,真是無語了,自己的親娘和幾個小戲子打罵正酣,不可開交,哪裡成體統。

對于這樣的景象,探春也是快刀斬亂麻,說自己有事要找趙姨娘商議,将她弄走了。而和趙姨娘對打的芳官等人,探春好像沒看到似的,隻有同行的尤氏和李纨喝斥了那幾個小戲子,場面很快得到控制。

一向快意恩仇,眼裡容不得沙子的探春,此時為什麼如此沒有脾氣,輕易就放過了她們,甚至連管都懶得管呢?要知道,趙姨娘再不濟,也是她親娘,打趙姨娘,從某種層面來說,也是打了探春的臉啊。探春不該氣麼?再說下九流的戲子,不知天高地厚對戰半個主子的姨娘,這也是對等級制度赤裸裸的挑釁啊。

紅樓夢:芳官等戲子與趙姨娘撕扯,探春為何沒有懲罰她們?

讓我們來看看探春是如何對趙姨娘說的,她的話裡有四層意思。其一,那些小丫頭們原是些頑意兒。其二,縱使不可恕,要懲罰她們,也應該由管家婆子媳婦們去做這樣的事。其三,不要被别人調唆,白給人做粗活。其四,凡事要忍耐,等太太回來自然料理。

好一個三姑娘,幾句話明明白白,說得趙姨娘啞口無言,偃旗息鼓,隻得回房。要是趙姨娘有她的一半智謀,也不至于成為賈府行走的笑料啊。

探春不為趙姨娘出頭,恰恰是因為她們之間的關系需要避嫌。不管怎樣,血濃于水,卻也容易讓人诟病,隻要涉及到趙姨娘的事,她從不偏袒,免得讓人落下話柄,反倒拖累了自己。更何況,趙姨娘偏是個愛惹是非的人,不得人心,如果她像周姨娘那樣,倒也能讓人心服口服。明面上幫着倒三不着兩的趙姨娘,于理行不通,于情呢,也會讓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畢竟王夫人才是正經的母親,不能寒了王夫人的心。探春不肯為趙姨娘蹚渾水,既是自保,也是保護趙姨娘的最好法子。

這件事情,也不難分對錯,趙姨娘并非全錯,芳官也是有幾分無理的,甚至,芳官錯得更多。按說,應該各打四十大闆。最講規矩,講道理的探春,卻不願懲治那幾個小戲子,是因為小戲子們本身不講規矩,不懂規矩,因為她們一直以唱戲為主,況且年紀又小,衆人大概也覺得情有可原。

紅樓夢:芳官等戲子與趙姨娘撕扯,探春為何沒有懲罰她們?

而趙姨娘也是個沙雕,半斤八兩吧。她們雖然鬧得動靜挺大,但破壞性并不大,一出鬧劇而已。再說,探春也并不想教小戲子們規矩,何必去折騰?她需要做的,隻是把趙姨娘拉開,恢複平靜,這件事情也就算過去了。

在探春眼裡,主仆身份有别,不可逾越,是以她的秋爽齋才能那樣井井有條,一絲不亂。她擅長的是管理,排程下人,賞罰分明,而從來不會和她們做朋友。芳官等小戲子,在她看來,不過是些玩意兒,為她們生氣,不值得,和她們動手,更是自降身份。探春不肯為這點小事浪費精力,和戲子們費口舌。

有時候,最大的輕視,不是打和罵,而是根本就看不見對方。令趙姨娘氣急敗壞的小戲子,對探春來說,什麼都不是,她甚至将她們比作貓兒狗兒,意思是,你被狗咬了,也要咬回去嗎?可以看出這個三姑娘,階級意識是很強的,也分得清各種事情的輕重利害,為着本無關痛癢的小事,趙姨娘竟發飙了,要找回所謂被踐踏的尊嚴,探春真是恨鐵不成鋼。趙姨娘越這樣上蹿下跳,卻越丢了面子,探春要做的,當然是馬上将她們分隔開!

而且,芳官是寶玉的人,還是新寵,也正因有了寶玉的嬌縱,芳官才狂了些。探春不可能不知道。她平時竭力和寶玉搞好關系,兄妹情也還是不錯。但畢竟隔着一個娘肚子,兩人的親密需要你來我往,需要經營,而不是渾然天成的親厚。牽涉到怡紅院,探春肯定是能避開就避開的,就算她不認可寶玉的行事和管理,但也絕對不會置喙。她尊重,有時甚至讨好寶玉,也是權衡利弊的表現。

紅樓夢:芳官等戲子與趙姨娘撕扯,探春為何沒有懲罰她們?

眼下賈母,王夫人都不在家,如果事情鬧得太大,可就不好看了。這是作為管理層都不想看到的局面。探春希望趙姨娘不要生事,哪怕有氣也要忍着,實在不行等太太回來處理。這才是重點!趙姨娘能忍下這口氣嗎?可不是她的風格,等王夫人回來,不用趙姨娘親自出馬,大約王夫人也能聽到風聲,畢竟趙姨娘的群衆路線還是走得不錯的。

探春雖然表面平靜,但并不代表她不作為啊。探春很快開展了詳細的調查,看是誰調唆了趙姨娘,讓她去當了冤大頭。身邊的艾官告知探春内情,探春也并不輕信,知道戲子們都是一夥的呢!她可是很有主見的。

從頭到尾,探春好像都将芳官等人屏蔽了,她生氣的是趙姨娘的不尊重,易受人撺掇,她還是很在乎趙姨娘的。而對芳官等未置一句責備的話。這是探春的聰明和高明之處。

這件事情,貌似很快告一段落,沒有人再提起。除了芳官,跟柳嫂子聊天時,還憤憤不平地說,偏那趙不死的又和我鬧了一場。芳官還在積極地想辦法将柳五兒弄進怡紅院,她似乎已有了一種錯覺,在大觀園裡,她已然暢通無阻。自己和趙姨娘幹了一架,不也還是沒事嗎?她不知道,自己早被架在火上了,自己卻還在添柴呢。

紅樓夢:芳官等戲子與趙姨娘撕扯,探春為何沒有懲罰她們?

如果探春當時嚴厲地批評了芳官,會不會讓她冷靜一些,就像給亢奮的人潑下去一盆冷水呢?但探春沒有這樣做,讓人想起《知否》裡的盛明蘭,在其暫時管家時,也是對丫環們的混亂置若罔聞,直到事态嚴重,兜不住了,自然有人出來收拾,而那些丫環們,連改過自新的機會也沒有,就被罰的罰,趕的趕。

以探春的身份,确實是不适合教訓寶玉的丫環的,她不想傷害到和寶玉的感情。更何況,她一直明白一個道理,尊嚴是自己掙回來的,如何掙?靠打靠罵可不行,自尊,自重,自立才是核心。在這樣的前提下,有人敢挑釁自己,她才會毫不留情,甩出響亮耳光,也才有震懾人心的力量。

後來,王夫人清理怡紅院,甯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一向出慣了風頭的芳官自然也在列。不用說,芳官等人所做過的每一樁事,都是有本在冊的。此時,就算寶玉再怎麼想護,也護不了芳官,除了替她哭一哭,去她出家的寺廟看一看,也就罷了。其實,如果當時芳官被分到秋爽齋,有探春的引導,是否會好些?至少,她不會成了出頭鳥兒,從高處驟然墜落,結局慘淡吧。

芳官沒有吃過的虧,終被現實數倍以還,探春曾經的寬容,是這位小姐難得的收,而芳官卻更加肆無忌憚地放,命運的起承轉合,并非無迹可尋的。

作者:阿五,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