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市2021自動駕駛路測報告出爐,“範本效應”凸顯

北京市2021自動駕駛路測報告出爐,“範本效應”凸顯

日前,《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2021年)》正式釋出。16家測試主體、170輛車、391萬公裡等幾個關鍵數字,揭示了随着大陸自動駕駛産業發展從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進入産品和商業模式驗證階段,自動駕駛産業化落地的應用示範工作進入到深水區。

北京市開啟自動駕駛“元年”

報告指出,産業發展對國内政策、監管、示範規模、基礎設施、場景、産品、商業模式等自動駕駛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素,提出了進一步更新的需求。推進自動駕駛技術評價體系向自動駕駛産品與服務評價體系的轉變,成為實作未來進階别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真正産業化落地的關鍵因素。

可以說,2021年北京市在政策、标準、環境建設、營運管理和安全保障多元度持續發力,拉開了支援北京市自動駕駛産品和商業模式驗證“元年”的帷幕。

具體來看,首先是政策持續落地。北京市自動駕駛測試管理聯席工作小組進一步推進落實《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深化專項技術測試和載人試營運測試。2021年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無人化專項技術測試進入第二階段,開放道路自動駕駛累計裡程75933公裡;載人測試進入第三階段;為43輛車發放夜間測試通知書。2021年4月,北京市成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推進自動駕駛車輛商業化營運機制的先行先試。

第二點則是标準的完善更新。北京市目前已建立一整套涵蓋封閉試驗場地、仿真測試平台、自動駕駛車輛技術評價、測試道路要求、資料采集要求等多個方面較為完備的自動駕駛車輛技術測試評價标準體系,同時将繼續推動現有成熟的測試标準向産品級标準轉化,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産品化和規模化示範營運夯實基礎。

在環境建設推進方面,新開放大興區、通州區兩個行政區27條測試道路,增開順義區51條測試道路,全市測試道路長度較2020年底增加46.9%,推進專項技術測試的道路交通環境支撐,開放3個區82條423.26公裡無人化專項技術測試道路和2個區31條190.92公裡特殊天氣測試道路。建設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形成“範本效應”

在規模化試營運方面,截至2021年底,共有16家測試主體的170輛車參與自動駕駛車輛通用技術測試。道路測試安全行駛裡程累計已超過 3911694 公裡,連續3年保持增長,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其中載人測試車輛達到124輛,累計載人測試道路裡程達251萬公裡,超過30萬人次參與載人試營運測試,道路測試試營運進入規模化階段。代表企業百度更是在首鋼園區内完成63409.94 公裡無人化載人示範,載客數量達到17433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類駕駛汽車與自動駕駛車輛混行的很長時間裡,交通事故依然無法杜絕。是以在最重要也最引人關注的科學安全保障層面報告指出,針對自動駕駛測試與示範工作,北京市堅持“安全第一,有序創新”的工作原則,持續深化科學管理政策,更新科學測試與示範标準,完善科學管理體系。

摩根大通此前釋出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2025年,中國L1-L5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将實作年均33%的增速,2025年将達到71億美元左右,可以說以自動駕駛和智能汽車為代表的科技産業逐漸成為大陸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而自2017年《北京市關于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兩份紅頭檔案落地,北京成為中國首個開放公共道路自動駕駛路測的城市後,北京市在推進自動駕駛産業發展方面提供了絕對助力。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務委員兼宏觀研究部主任劉玉書坦言:“預計未來三年,大陸将會成為全球最引人注目的自動駕駛發展高地。 北京先行優勢明顯,不僅在國内首屈一指,在全球來看也走在了前沿。北京市通過城市級的先行先試,推動法律、法規、标準的逐漸成型的政策正向疊加模式,形成了其他地區可複制、可推廣的管理标杆,以自動駕駛為抓手,摸索出了一條應對數字經濟時代科技快速疊代,創新極大繁榮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于建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