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浙江省餘姚召開:井頭山遺址考古成果新聞釋出會。這次釋出會上專家直接斷言:井頭山遺址比河姆渡文化還要更早,"天下源頭出自中國"這句話是絲毫不假的。那麼,井頭山遺址考古到底發生了哪些研究成果呢?

井頭山遺址位于餘姚三七市村,東邊距離田螺山遺址兩公裡。2013年8月份,三七市村某廠區進行土建地勘時,通過鑽孔帶出深埋地下的碎片。當時勞工意外發現,這片地基下方有許多海生貝殼、動物骨頭,以及陶片殘存骨器等曆史遺物。很快,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河姆渡博物館從業人員來到實地調查。經過幾年的考古發掘,這片區域被專家稱之為井頭山遺址。考古從業人員首先在這片地基上,打出一口3.5米深的人工井進行試探性發掘。
可誰知,這3.5米深的人工井高度并不夠。随後經現場考古專家緊急磋商後,将3.5米深的人工井加深至7米以上。由此才能初步斷定,該遺址是迄今為止,整個中國考古作業中還未發現的史前貝丘遺址。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文化堆積特殊深度,以及淤泥覆寫進行清理。通過計算考古勘探确認,井頭山遺址當中,有貝殼片這些古人生活的痕迹。同時,整個井頭山遺址地形非常奇怪。遺址埋藏于地下,深度達5米~10米,主體位于小山坡東坡之下,整體形狀大緻呈南北向橢圓形,總面積在1萬平方米左右。
是以,井頭山遺址是大陸沿海地區,埋藏最大的一處遺址。由于這片遺址距離河姆渡遺址并不遠,專家認為:井頭山遺址與河姆渡,從文化面貌内涵特征相比差別并不大,甚至二者文化來源密切相關。2020年5月份那場新聞釋出會,浙江省文物研究所也公布了不少重磅消息。經過筆者的歸結大緻就是,井頭山遺址發掘意義是多種多樣。這處遺址是大陸沿海地區埋藏最大的一處遺址,并突破了以往考古專家,對沿海地區史前遺址的時空架構,與分布規律的認識。
其次,井頭山遺址發現,為後人研究古人環境變遷,海侵時間過程,以及中國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起源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認識與翔實的資料。考古專家通過出土的文物能明确斷定,井頭山遺址年代距今有8000年以上,當時的古人生活方式是以海産捕撈為主,兼顧采集和狩獵以及早期稻作農業。
這麼說吧,井頭山遺址時間段比河姆渡文化還要高出1000年。是以考古專家才會斷定,井頭山遺址或許會改變人類曆史。因為這處曆史遺址,居然比河姆渡文化還要早出1000年!且考古專家從這處遺址,了解到更多大陸沿海一帶古人到底是如何生活以及遷徙過程。而距今5000年以上的史前遺址會這麼重要,就是因為當時并沒有任何文字流傳的記載。是以考古專家,對于這些史前遺址發掘和保護看得格外重要。加上井頭山遺址距離河姆渡又不是太遠,那麼這處遺址才會顯得更加重要,也是愈發的有意義。
早在2017年,國家文物局便牽頭,來到井頭山遺址現場指導發掘,與整理和總結工作。能讓國家文物局如此上心的考古現場,那其重要性也不用筆者過多贅述了。浙江餘姚接連發現河姆渡與井頭山這兩處遺址,也是讓世人矚目。截止到本文發稿前,筆者了解到,美國、英國、日本,多孫大學研究機構以及古人類生物學家,都希望得到更多關于井頭山遺址的第一手資料。"天下源頭出中國"這句話,應該是闆上釘釘了吧。
參考文獻: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