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浙江省余姚召开:井头山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上专家直接断言:井头山遗址比河姆渡文化还要更早,"天下源头出自中国"这句话是丝毫不假的。那么,井头山遗址考古到底发生了哪些研究成果呢?

井头山遗址位于余姚三七市村,东边距离田螺山遗址两公里。2013年8月份,三七市村某厂区进行土建地勘时,通过钻孔带出深埋地下的碎片。当时工人意外发现,这片地基下方有许多海生贝壳、动物骨头,以及陶片残存骨器等历史遗物。很快,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河姆渡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实地调查。经过几年的考古发掘,这片区域被专家称之为井头山遗址。考古工作人员首先在这片地基上,打出一口3.5米深的人工井进行试探性发掘。
可谁知,这3.5米深的人工井高度并不够。随后经现场考古专家紧急磋商后,将3.5米深的人工井加深至7米以上。由此才能初步断定,该遗址是迄今为止,整个中国考古作业中还未发现的史前贝丘遗址。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文化堆积特殊深度,以及淤泥覆盖进行清理。通过计算考古勘探确认,井头山遗址当中,有贝壳片这些古人生活的痕迹。同时,整个井头山遗址地形非常奇怪。遗址埋藏于地下,深度达5米~10米,主体位于小山坡东坡之下,整体形状大致呈南北向椭圆形,总面积在1万平方米左右。
所以,井头山遗址是大陆沿海地区,埋藏最大的一处遗址。由于这片遗址距离河姆渡遗址并不远,专家认为:井头山遗址与河姆渡,从文化面貌内涵特征相比区别并不大,甚至二者文化来源密切相关。2020年5月份那场新闻发布会,浙江省文物研究所也公布了不少重磅消息。经过笔者的归结大致就是,井头山遗址发掘意义是多种多样。这处遗址是大陆沿海地区埋藏最大的一处遗址,并突破了以往考古专家,对沿海地区史前遗址的时空框架,与分布规律的认识。
其次,井头山遗址发现,为后人研究古人环境变迁,海侵时间过程,以及中国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起源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认识与翔实的资料。考古专家通过出土的文物能明确断定,井头山遗址年代距今有8000年以上,当时的古人生活方式是以海产捕捞为主,兼顾采集和狩猎以及早期稻作农业。
这么说吧,井头山遗址时间段比河姆渡文化还要高出1000年。所以考古专家才会断定,井头山遗址或许会改变人类历史。因为这处历史遗址,居然比河姆渡文化还要早出1000年!且考古专家从这处遗址,了解到更多大陆沿海一带古人到底是如何生活以及迁徙过程。而距今5000年以上的史前遗址会这么重要,就是因为当时并没有任何文字流传的记载。所以考古专家,对于这些史前遗址发掘和保护看得格外重要。加上井头山遗址距离河姆渡又不是太远,那么这处遗址才会显得更加重要,也是愈发的有意义。
早在2017年,国家文物局便牵头,来到井头山遗址现场指导发掘,与整理和总结工作。能让国家文物局如此上心的考古现场,那其重要性也不用笔者过多赘述了。浙江余姚接连发现河姆渡与井头山这两处遗址,也是让世人瞩目。截止到本文发稿前,笔者了解到,美国、英国、日本,多孙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古人类生物学家,都希望得到更多关于井头山遗址的第一手资料。"天下源头出中国"这句话,应该是板上钉钉了吧。
参考文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