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時代是指以使用青銅器為标志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青銅是純銅和錫或者鉛的合金。青銅出現後,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産力水準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逐漸豐富,對提高社會生産力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據悉,大陸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那時候沒有先進的技術和裝置,古人是如何發現銅礦的呢?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一個勤勞且充滿智慧的群體,擅長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史書《管子》一書記載了皇帝和伯高關于采礦的對話:“上有陵石者,下有鉛錫赤銅。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上有赭者,下有鐵。上有丹沙者,下有黃金。”這些方法,都是古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然後傳給下一代。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再尋找更簡便、實用、效率更高的方法,如此循環,讓中國礦業得到了發展。
随着時間的流逝,古人總結出來了一種非常便利的尋找銅礦的方法——直接觀察地面植物。若地面上的植物不是通體為綠色,而是呈紫色或者藍色,那麼植物所在的地方很可能有銅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古人在實踐中發現這個方法的準确率較高,加上此方法簡單易學,是以該方法在古代礦物開采行業廣泛傳播。後來,古人還給這種花取了一個名字,叫“銅草花”。
銅草花的學名叫做海州香薷,苞片為圓形或者寬卵圓形,花瓣的顔色大都是藍色或者紫紅色,高30到40厘米左右。銅草花的莖直立,通常呈棕紅色,二歧分枝或單一,均四棱形。葉對生,廣披針形至披針形,長約2.3到3.5厘米,寬為3到5毫米。葉子的前端銳尖或鈍尖,尾端呈楔形。另外,葉子邊緣呈稀疏的鋸齒狀。
銅草花主要分布在遼甯、河北河南、雲貴川、浙江、甘肅等地。它生長在藏有銅礦的山野中,能夠比較準确地顯示銅礦藏地。這種方法雖然看似簡單,但它的準确率還是相當可觀的,不必現在先進的金屬探測儀器差多少,可見中國古人的智慧有多“可怕”!
除了能幫助人們找到銅礦之外,銅草花還有藥用價值,全草入藥。可以用銅草花治療夏季感冒、頭痛、發熱、腹痛、吐瀉、水腫、腳氣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