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秘的角落
「成年人眼裡,孩子永遠是簡單的,他們根本想象不到孩子的詭計多端,哪怕他們自己也曾當過小孩。」——《隐秘的角落》
《隐秘的角落》是根據紫金陳的推理罪案小說《壞小孩》而改編的一部網絡劇。展開了對人性、家庭、青少年的思考和關注。
一起去爬山嗎?讓人不寒而栗,它的驚悚不是來源血腥、暴力、殘忍,而是出乎意料的平靜和人性的冷漠。天使與惡魔,一念之間,走錯一步,善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劇照
被遺忘的角落
……
“成年人的世界裡,孩子永遠是簡單的……。”你會想象到一個品學兼優、乖巧懂事的孩子精心策劃了一場殺人案嗎?
朱朝陽就是這樣一個别人家眼中的孩子,他獨立自主、自己上學、做飯、寫作業、上補習班、打掃家庭衛生……。他把生活、學習,打理得僅僅有條,更令人羨慕的是,他永遠是班裡的C位。每次家長會,媽媽總是被羨慕的眼光包圍着,他成為了别人家眼中的孩子。
朱朝陽的成熟、冷靜,讓人心疼。他的身影孤獨,看不到絲毫同齡孩子該有的那種天真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愁雲密布。媽媽卻始終未感覺到朱朝陽的變化,而爸爸每次見到他則表現出生疏的距離感,他就這樣被隐藏在角落裡努力生長的,卑躬屈膝。
他竭盡全力,隻為了讓獨自撫養他的媽媽能露出燦爛的笑容,隻有這樣才能赢得爸爸的關注。朱朝陽的懂事,背負了一種責任,是病态的,是陰暗的。拼盡全力、忍住心中的恐懼和不安,到最後,他還是被遺忘了……
給孩子的保護,不是給他僞裝一個美好的世界,而是陪他一起去面對他接觸到的不完美。當他被否定、被攻擊、被傷害時,支援他、接納他,讓他因為有後盾而變得強大——這才是真正的保護。
成年人付出後最怕沒有回音,一個孩子又該如何沖破重重失望的壁壘呢?朱朝陽就像一個穿越在原始森林的刺猬,假裝百毒不侵,内心卻早已惶恐不安。
作家石黑一雄在《無可慰藉》中這樣寫道:“這城市的靈魂,不是病了,而是死了”。于朱朝陽而言,這個小鎮熟悉又陌生,他逃離又無處可逃,他想面對,卻又跨越不了心中那道厚厚的心門。朱朝陽病了,漸漸的走向了黑暗的深淵,在隐秘的角落頑強的生長着。
扭曲的心理
兩個殺人犯的家庭,一個常年抱怨的母親。沒有天生善良的孩子,隻有沒有做好表率的大人。
家庭環境、所接觸的人群、社會環境這些因素,構成了一個人的性格。在這些要素中,家庭環境是主要因素,父母成為了一個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
人的一生,無論長大後我們去到哪裡,都是帶着父母的影子,直至死亡。
曾認識一個女孩,她做事獨立、要強、對人刻薄,幾乎沒有什麼知心朋友。
處事極端,性格極其不穩定,情緒化嚴重。她渴望得到别人的關心,卻對自己的行為不加思索,傷害了身邊的很多人。
與父母關系緊張,在學校,總是認為同學嫉妒她、想加害于她。内心極其複雜多變,在人際交往中,沒有人願意把她當真心朋友。
前段時間,她爸爸生病住院,需要換腎。對于一個正常的人來說,爸爸住進醫院,首先考慮的是去照顧,而不是找人抱怨自己的不幸,抱怨家庭的不幸。
古有雲:“百善孝為先”。在她父親住院期間,她沒去看過一次,在她朋友圈看不到任何悲傷的情緒,反而是和朋友去約會聚餐的照片。對于這樣的家庭來說,是悲哀的,每個人都在顧各自的生活,這樣的家有什麼意義呢?
當一個病态的成長,未來是怎樣的,這才是我們應該關心問題。就像我熟知的這個女孩,她的未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不得而知。
《海邊的卡夫卡》中這樣說到:“我将融入劇烈争鬥的大人世界,要在那裡邊孤軍奮戰必須變得比任何人都堅不可摧。”這樣表現出的堅強,隻是軀殼,在他們的内心深處,早已不堪一擊。
當一個把自己掩飾為受害人、無辜者。演飾得連自己都感動的時候,那也就離懸崖不遠了。
朱朝陽最終以兩個朋友的死換得了全身而退。但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家庭對于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找到問題的根源,這樣的孩子未來人生又是怎樣的呢?對社會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萬物皆有裂痕,陽光照射進來時,對于有的東西不一定是溫暖,而是一種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