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利時建築師:看到中國選手在首鋼大跳台摘金,太好了

來源:海外網

【編者按】

北京這座曾在2008年給世界帶來美好夏天的城市,在2022年将為人類留下難忘的暖冬記憶。即日起,海外網推出冬奧特别策劃“冬奧我來了”,邀請外國駐華大使、參賽運動員、代表團官員,暢談冬奧故事。此為第九期。

————————————

2月8日,中國自由式滑雪運動員谷愛淩拿下了她的冬奧首金,精彩賽事直播也讓首鋼滑雪大跳台這個“雪飛天”成功“出圈”。當天海外網獨家連線比利時建築師戈建(Nicolas Godelet),他曾參與首鋼大跳台的設計工作。戈建通過電視觀看了比賽,他說:“非常高興,也是一個特别的榮幸,中國選手赢得了這枚金牌。太好了!”

多國參賽選手表示,首鋼大跳台是他們滑過最好的場地。戈建表示,首鋼大跳台是一個合作項目,是項目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項目團隊2016年至2018年到許多國家實地考察,搜集不同大跳台場地的長度、高度、坡度等資料,并研究這些設計名額與運動員表現的相關性。他說,所有的艱辛付出都是為了讓選手有更精彩的表現。

比利時建築師:看到中國選手在首鋼大跳台摘金,太好了

2月7日,谷愛淩在首鋼大跳台參加2022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賽。(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随着精彩賽事傳遍世界,“雪飛天”的冷卻塔背景引起巨大關注。首鋼大跳台設立在首鋼的工業園區裡,這是冬奧曆史上第一座與工業遺産再利用直接結合的競賽場館。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多次把首鋼園區作為北京冬奧組委踐行可持續發展和節儉辦奧的典範。“我們需要尊重這個場地的工業曆史,要考慮大跳台的外觀怎麼和這四個冷卻塔結合。”戈建說,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首鋼大跳台總設計師張利提了一個非常好的概念,就是在大跳台和冷卻塔間找到了一定距離,這個距離既能讓大跳台出現,又能讓四個冷卻塔出現,“就是各走各的,也有一種配合”。

戈建笑言,為了完成這個項目,團隊裡大家“吵過架”,但同時又都成了好朋友。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工作20多年的比利時人,他深感現在的中國有非常開放的心态和環境。“因為我是‘半個中國人’,是以我也有這種願望,希望中國和世界會找到最好的平衡和合作方式。”戈建說。

策劃:王丕屹

審校:牛 甯

主編:毛 莉

文案:張六陸

後期:王怡雯

【“冬奧我來了”系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