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盜墓也是個技術活,古人設計的機關殺傷力很大,一不小心性命難保

現在看盜墓影視劇,雖然,會跟着情節提着心,但是心裡明白的很,主角一定會遇難成祥,保準無事。事實上呢?埋了一堆寶貝的主人,不會想不到被人盜的可能性,于是,就會設計一些機關暗器之類的東西,希望以此可制止盜墓者的企圖,事實證明還是有效的,隻不過,盜墓者更技高一籌。

盜墓也是個技術活,古人設計的機關殺傷力很大,一不小心性命難保

秦始皇陵一直讓人好奇,尤其司馬遷還這麼說:秦始皇生前讓工匠們制作了大量機弩矢,若是有人接近,該裝置就會自動放矢。雖然,無人得知墓裡究竟放的是啥弩,但是,通過秦俑坑出土的那些弓弩,可知這種器物的殺傷力不低。

有專家推測,其射程不低于800米,張力超過700斤,非一般的弓箭能比。當然,這種弓弩除非是大力士才能拉動,是以,采用的是腳踏裝置,輕松就能将矢射向目标。如果,将這種弩挨個連接配接,通過某種機動裝置連發或者叢射,即使無人操作,也可以達到震懾警告的作用。

盜墓也是個技術活,古人設計的機關殺傷力很大,一不小心性命難保

根據司馬遷的這段描述,大家自然就會想到,秦始皇一定就是這麼用的,一旦盜墓者觸動某個機關,這箭就齊刷刷的射出來了,不過,這也僅限于想象。但是,秦始皇的這一做法倒是啟發了後人,在漢唐的墓室中,棺椁之中竟然安有輪機。

這種機械裝置原理并不複雜,就是繩索一端連着棺椁蓋闆,另一頭通過滑輪連着弓弩,當盜墓者一開棺,繩索就會拉動安在棺椁内壁上的滑輪,繼而,啟動弓弩,這箭就會齊齊射向開棺者。不過,看史上這些古墓被破壞的程度,盜墓者一定是想出了“解決”辦法。

《閑居錄》裡就談到一個盜墓者故事,說在陳州有個古墓,就是被盜墓者破了機關,墓中寶貝被盡數盜空。其實想想,工匠能設計出這些“暗器”,隻要明白其運作原理,破了它應該不難,民間從不缺乏高人。這種弓弩不是沒有缺陷,首先,就是箭的數量,不可能永無止境發射。于是,防盜墓的技術又更新了,出現連環翻闆、鐵索吊石等裝置。

盜墓也是個技術活,古人設計的機關殺傷力很大,一不小心性命難保
盜墓也是個技術活,古人設計的機關殺傷力很大,一不小心性命難保

先來說說這個翻闆,利用的就是平衡原理。其形狀蠻像現代的天平秤,表面上看着就是一木闆,中間隻有一個軸支撐,若是不清楚的人冒然踩上去,這端立即就會翻轉,人也就掉進了下面的坑中。這坑的學問可大了,裡面放的都是10公分長的刀啊,錐啊什麼的,除非盜墓者有絕世武功,否則,就等着被紮成千瘡百孔吧。

連環翻闆,就是說這個墓道會連續鋪放這種可以翻轉的木闆,下面是3米深的坑。一般情況下,還會在這種木闆上鋪蓋一些僞裝物。當然,能吃盜墓這口飯的,一般都有幾把刷子,沒有十足的把握,是不會輕易進入墓室。這種翻闆很好破解,民國年間,山東青州有農民在雲門山發現一個大墓,墓道裡就設計有這種機關,下面的坑中就布滿了尖尖的利器。

還的确有盜墓者掉下去了,不過,這個墓也空了。大家在清理時就發現,在這個連環翻闆下方有兩架木梯,并且,還是相接狀态,呈V型。盜墓者從墓道這端放一梯子下去,再通過另一梯子從墓道那頭上來,任何暗器都傷不着他們。這當然也是通過實踐找到的辦法。

盜墓也是個技術活,古人設計的機關殺傷力很大,一不小心性命難保
盜墓也是個技術活,古人設計的機關殺傷力很大,一不小心性命難保

鐵索吊石的功能、原理其實也差不多,同樣利用了平衡的原理,隻不過,暗器在腦袋上方。墓道頂和墓室的隐蔽處會固定不少金屬滑輪,索鍊通過滑輪将巨石高空懸起,另一端則是和鋪于墓道裡的跷闆連着,中間有挂鈎和脫鈎裝置,一旦遇到外力壓迫,就會脫鈎,巨石就會砸下。

這種設計可以懸挂三層巨石,互相之間互不幹擾。每塊跷闆對應不同的巨石。破解這種裝置,也不難,隻要試着在這些跷闆上放一些重物,等巨石都放完了,基本就可以通行無阻了。不過墓主人也不會讓盜墓者那麼容易找到這些跷闆,都會放上僞裝物。

看看這些防盜暗器,都是采用了很樸素的機械原理。自古古人就很重視如何控制機械運作,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某種目的。民間為何喜歡諸葛亮,原因之一,就是他有很多發明,其中,一些原理至今還讓人費解。

盜墓也是個技術活,古人設計的機關殺傷力很大,一不小心性命難保

其實,即便用了這麼多方法,最管用的是專人守陵,其餘的?還是别想了。

參考資料:

【《千年古墓的防盜與被盜》、《古墓的“無奈”與哀愁,中國當代盜墓現象調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