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透視1月證券行業處罰:40張罰單涉及17家券商,這3家均為“一事違規多人受罰”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吳永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到,以落款日期計算,2022年1月,監管機構對證券行業共計開出40張罰單,涉及17家券商。其中,涉及浙商資管10張,涉及安信證券8張,涉及平安證券5張。此外,涉及海通證券、光大證券、信達證券和粵開證券各2張。從歸屬業務類型來看,投行業務和經紀業務各14張,資管業務10張。

3家券商罰單數量居前

以落款日期計算,今年1月浙江證監局對浙商資管10人分别開出了罰單,進而導緻涉及浙商資管的罰單數量位居首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浙商資管存在以下違規行為:對具有相同特征的同一投資品種采用的估值技術不一緻;對産品持有的違約資産估值不合理;投資交易管理存在缺失;投資者适當性管理制度不健全;合規人員配備不足。

是以,浙江證監局在去年末已經對浙商資管進行處罰後,又在1月對浙商資管10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了處罰。

與浙商資管類似,安信證券也是因相關事項違規而多人被處罰。記者統計顯示,1月涉及安信證券的處罰共有8張,罰單數量位居第二。記者了解到,安信證券在開展亞太藥業2015年重大資産購買項目、2019年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項目中未勤勉盡責,未能對亞太藥業資訊披露檔案的真實性、準确性進行充分核查和驗證,盡職調查不充分,未按規定履行持續督導義務,内部品質控制不完善。

是以,今年1月安信證券在自身被要求責令改正的同時,7名相關責任人員也受到了處罰。

此外,今年1月涉及平安證券的罰單有5張,位居處罰榜第三。重慶證監局稱,平安證券重慶分公司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在銷售先鋒期貨新悅六号1期集合資産管理計劃(該産品于2019年5月成立,2021年5月終止)過程中,未勤勉盡責,未全面了解投資者情況;二是發生重大事件未向我局報告;三是采取贈送實物的方式吸引客戶開戶。

是以,平安證券重慶分公司受到處罰後,4名相關責任人員也均受到了處罰。

14張罰單涉及投行業務

持續強化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首先展現在投行業務,而在1月的處罰中,共計14張罰單涉及投行業務,如上述看到,安信證券投行業務違規就涉及8張罰單。

此外,股轉公司對海通證券及3人進行通報批評和公開譴責。股轉公司稱,海通證券未按照《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主辦券商持續督導工作指引》及相關業務規則的規定,建立健全并有效執行持續督導工作制度,缺乏有效的内控機制。相關責任人在持續督導過程中未做到誠實守信、勤勉盡責。

證監會對國泰君安及2人出具了警示函處罰。證監會稱,國泰君安在保薦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對發行人主要客戶環球佳美與客戶法力盈的關聯關系履行充分的核查程式并合并披露相關資訊,涉訴專利涉及産品金額前後披露不一緻且差異大,對發行人相關流水核查存在依賴發行人提供資料的情形。

證監會還對萬聯證券2人出具了暫不受理與行政許可有關檔案6個月的處罰。該2人在擔任江西綠巨人生态環境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保薦代表人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對發行人貨币資金、關聯方和關聯交易等事項的核查不充分,未能發現發行人大量更改銀行流水、關聯方和關聯交易披露不完整、會計基礎及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等問題。

中德證券因在樂視網2016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中,保薦業務涉嫌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粵開證券作為勝通集團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項目“17魯勝01”“18魯勝01”和“18魯勝02”的受托管理人,在受托管理過程中存在未保持職業謹慎的情況,粵開證券及3人均受到警示函處罰。

透視1月證券行業處罰:40張罰單涉及17家券商,這3家均為“一事違規多人受罰”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