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代購(本文統一指個人代購)作為一種便捷實惠的購物方式,以其獨特的營運方式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需求,進而備受青睐。
日韓的美妝、法國的香水、美國的輕奢、澳洲的奶粉、泰國的藥品......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隻要你想,或許澳洲的考拉都能納入麾下當玩寵。而這中間隻需要一個連接配接點,就能完成上面所有跨國消費的想法,這個連接配接點以跨境電商、代購等為代表。
從最初的代購奶粉、藥品、彩妝,到如今代購範圍涉及了國民生活的各個品類,除了展現出人們對進口商品的熱忱度越來越高,也意味着國民消費檔次一直在上升。
而随着國民消費水準的提高,加之消費者日漸多樣化的需求,特别是女性對進口快消品的追求,這讓不少代購們看到了商機,于是代購們順勢打開了國内女性消費市場。
實際上女性消費者對代購這一商業行為也表示贊同,而代購背後閱聽人多女性消費者青睐的最大原因,是因為通過代購購買的海外商品不需要繳納關稅,同時這也是代購與跨境電商的本質差別,後者一般情況下需要繳納關稅。
對于消費者而言自然是代購的無稅購買更具吸引力,畢竟消費者是傾向惠利的。抓住這點,代購們以免稅的引子引誘着中國消費者們“剁手”買買買。
代購之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随着代購市場不斷興起以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消費者們買買買的背後卻還是存在着不少隐患。據了解,《電商法》未頒布之前,無論是個人朋友圈代購,還是電商平台上經營的代購店,不少商家都不具備營業執照。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是以造成了不少行業亂象。
一方面是商品品質良莠不齊,導緻消費者權益受損。雖說網際網路加速了資訊的傳播以及加快了人們擷取資訊的速度,但隔着網絡還是不能徹底打消買賣雙方資訊的不對稱性。
相關媒體曾報道,不少代購存在物流造假的情況,最終導演了一場海淘變“國淘”的戲碼。去年7月8日央視新聞曝光江蘇蘇州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制售假化妝品案,其中這些假化妝品的收貨人從事的大多是化妝品的代購業務。甚至還有媒體曾報道,快遞公司利用行業的便利,僞造國外的物流資訊,實際上商品并非海外進口,很大部分是中國制造。
另一方面,代購商品的價格低于國内市場零售價,進而引起了行業不公平競争。這點不難了解,因為代購們到海外獲得了第一現場的取貨資源,直接帶回來的商品不像跨境電商那般需要繳納關稅,是以消費者從代購那購得的商品比在跨境電商平台上消費的商品金額有時甚至會差不少。
代購市場未形成之前或許對經銷商、零售商們來說還不構成威脅,但是經過幾年的發展,代購這種低價鋪張的銷售行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正常競争的秩序。
不論是商品品質上不能給消費者帶來保障,還是一邊低價售賣一邊“擾亂”着國内市場的正常秩序,都在說明着代購行業存在的頗多隐患。而隐患的背後,很可能是因為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則來限制。
邁進2019年,《電商法》也随之而來。《電商法》的出台,或将是代購行業野蠻生長後的一次大型“洗牌”。有了規矩之後不少代購成了驚弓之鳥,一邊想着如何讓海關查不到我,一邊想着要不要另謀出路。但還是有不少勇氣可嘉的“壯士”代購在命運的齒輪邊徘徊着。
代購“求生欲”強,但消費者仍會買賬
新電商法對代購的管理細則尚未落實,微信朋友圈就出現了不少有趣的畫面,朋友圈裡的代購們以另類的畫風依舊活躍着,據中新經緯的文章描述,代購們大多變成了“靈魂畫師”或者“段子手”,推銷的商品圖檔變成了手繪圖,并且采用多國語言,以諧音的方式介紹商品,表現出了極強的“求生欲”。
(圖檔來源于中新經緯)
畫風清新脫俗,不少消費者還是可以秒懂。還有這樣的......
(截圖來自微網誌)
但是仔細分析“求生欲”極強的“靈魂畫師”背後的秘密,實際上更多的還是借着政策要“管理”代購的名義,引導消費者提前消費。那麼問題來了,消費者為什麼會買代購的賬?以分析消費者心理的角度來看,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其一,代購們抓住了消費者傾向惠利的心理。一般大型的跨境電商會繳關稅,商品品質一般能提供正品保證;而如果選擇代購,就能減去上繳關稅的那部分金額,而代購們的“辛苦費”一般按商品的10%收取,隻不過代購的商品品質參差不齊,因為隔着網際網路的牆人們看不清代購的商品究竟是真的來自國外還是來自“中國莆田”。但,多數人會揣着兜裡的RMB冒險選後者。
其二,代購們抓住了消費者沖動消費的心理。不少代購們帶起了“新電商法頒布後代購産品會漲價”的節奏,試圖營造緊張的氛圍來引導消費者消費。不過這樣的做法早已不新鮮,就如同“最後七天清倉大甩賣”一樣的道理,不過是營銷手段的其中一種,最終目的還是銷貨。但話糙理不糙,偏偏還是有不少消費者為之消費。
抓住這兩點,不少消費者還是被代購們牽着走。而對于代購化身“靈魂畫師”這一說法,招數不多,但是招招戳中要害。但是話又說回來,代購們的畫功再怎麼出神入化,還是躲不過規章制度的劃圈。
據中心經緯報道,上海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雖然這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購們的合規意識,但本質上還是涉嫌違規的。”董毅智說,“這些‘小聰明’在監管日強和法治推進的過程中是正常反應,但随着法律規定的不斷細化和法治環境的不斷淨化,這些現象會越來越少。”
也就是說,代購化身“靈魂畫師”的小聰明,是其在經營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合規意識,但并不長久。那麼未來,代購市場又将走向何方?
法律高壓線下,代購的“正形”之路
《電商法》正式實施後,個人代購必将受到一定影響,代購行業也将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首先,有了系統的規定也就預示着代購市場将愈來愈标準化。早前,就有不少觀點對個人代購這一業務定義為變相“走私”,特别是專業的個人代購。但是随着新規的出現,代購們的“走私”也将走向正規管道。
根據《電商法》第八十五條,“電子商務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财産安全的要求,實施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等不正當競争行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或者實施侵犯知識産權、侵害消費者權益等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處罰。”
在此條規定中,明顯是對代購們在朋友圈化身“靈魂畫師”的做法作出警告,因為“靈魂畫師”實際上是在變相地引導消費者,如上面提到的制造緊張的氛圍緻使消費者為商品消費。是以說,在規則的引導下,代購們的宣傳方式應該會有所收斂。
其次,未來代購行業可能會往平台化、企業化方向發展。新規出台後,代購們大部分都在觀望,不過也有不少人已經放棄職業代購開始轉行,因為開始征稅後,意味着代購們從中獲得的空間利潤會被削減,是以代購的處境越來越難了。
事實也确實是如此,根據《電商法》第十一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并依法享受稅收優惠。”也就是說,之前免稅代購的行為在政策正式頒布之後将永久終止,代購們也要依法納稅了。
然而對于消費者而言,被征稅後的代購售賣的商品價格若與跨境電商官網上的相差不多,況且比起相信個人代購,消費者們或許更相信平台代購,那麼消費者可能會向跨境電商平台傾斜。是以說,未來的代購行業往平台化、企業化發展會是大趨勢。
總的來說,在《電商法》的正确引導下,代購行業将會走向規範化和标準化。但基于利潤空間被削薄,未來個人代購将會逐漸減少,代購行業也會愈來愈傾向于平台化和企業化。總之,代購市場将從“野蠻”生長期進入行業洗牌期,将朝着更加規範化與健康化的方向進行。而随着新電商法正式實施并逐漸發揮出效力,“靈魂畫師”們的職業生涯也将逐漸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