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看待谷愛淩媽媽的教育方式#順着這個話題,我們說一下:為什麼我們的教育變成了“軍備競賽”,為什麼會有“不能輸在起跑線

作者:常風

#如何看待谷愛淩媽媽的教育方式#

順着這個話題,我們說一下:為什麼我們的教育變成了“軍備競賽”,為什麼會有“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很多人都喜歡類比:我們七零後、八零後上學時候沒有輔導班,在課後可以自由玩耍等等。可是卻沒有認真思考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卻必須進入“地獄般”的痛苦學習模式!

2001新課标之後,提出素質教育,當時的針對者主要是北京等大城市,當時那裡孩子了學習壓力已經非常重了,日後的教育教育訓練新東方、學而思等也從那裡開始啟航。插句題外話:我也算是這次教改的受益者——課改後,高中國文有了閱讀本,我現在能背的古文大部分是那一年背下來的——以前根本見不到那些東西,如《秋聲賦》、《赤壁賦》、《我與地壇》等等。

我八三年出生,上國小時候同村的一班有四十多人,九五年上國中,去的大約也就一半多一點,九八年上高中時候,也就兩三個而已,零二年上大學,全村也就三四個(有兩個國小就在縣城上的)。這才是當時農村教育的現狀!

在我上學的過程中,家庭沒有指導方向的能力,是以,我在零六年畢業後,荒廢了四年,才考特崗教師回到老家,又花了八年時間,于一九年考到縣城。

同樣,一個現在非常要好的朋友,同年生,家再縣城,九八年考不上高中,去上了體校,零二年他家老爺子把東西全部整好,讓他回來上班,前年已經晉了進階,去年已經是一所鄉中的校長了,同樣在為孩子的成績而焦慮着。

扯了這麼多,我想說的主要在三點:一、環境與時代不同了,教育焦慮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在子女數減少的情況下,隻有優秀的才能帶來更好的結果;二、家庭教育與規劃也是随着教育焦慮的普遍化而一步步更新的;三、孩子是自己的,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有能力的需要自己規劃,别人的隻是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