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槍炮病菌與鋼鐵》分享(七):世界上大型哺乳動物有100多種為什麼隻有14種得到了馴化?1,日常食物食物生物量轉換為取食

《槍炮病菌與鋼鐵》分享(七):世界上大型哺乳動物有100多種為什麼隻有14種得到了馴化?

1,日常食物

食物生物量轉換為取食者生物量的效率通常在10%左右。是以沒有食肉動物被當做食物馴化,因為沒有足夠的肉在喂養。

2,生長速度

這個要求把大猩猩和大象給排除了,雖然它們都吃素,絕對不挑食,身上的肉也多。但沒人會花上15年時間去等待他的牧群長到成年。

3,圈養中的繁殖問題。

我們人類不喜歡在衆目睽睽之下性交;有些具有潛在價值的動物也不喜歡這樣做。就是在圈養狀态下不交配繁殖。比如獵豹,南美小羊駝

4,兇險的性情

動辄殺人的傾向使許多本來似乎理想的動物失去了馴化的候補資格。灰熊,非洲野牛,河馬

5,容易受驚的傾向。

容易緊張的那幾種難以圈養。如果把它們關在圍欄裡,它們也可能驚恐不安,不是被吓死,就是為了逃生在圍欄上撞死。例如,瞪羚的情況就是如此。

6,群居結構

1)幾乎所有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都證明他們的野生祖先具有3個共同的群居特點

(1)它們生活在群體裡

(2)他們的群體成員中維持着一種完善的優勢等級

(3)這些群體占據重疊的生活範圍,而不是互相排斥

群居的結構對馴化非常理想,人類事實上把這種等級優勢照搬過來。在駝東西的馬隊中,循環楊的馬跟在帶路人的後面,就像通常跟在級别更好的馬的後面一樣。

綿羊、山羊、牛和狗的祖先(狼)的群體中也有類似的等級。随着幼獸在這個群體中長大,它們就牢牢記住了它們經常看到的身旁的那些動物。在野生環境中,它們看到的是同種的成員,但在圈養狀态下,群體中的幼獸看到的還有身旁的人,于是也就把人牢牢地記住了。

這種群居動物是和放牧。把他們集中在一起,本能地跟随一個領袖,而且把人當做那個領袖,是以他們樂于接受放牧人或者牧羊犬的驅趕。

獨居地盤性的動物就不能集中放牧。它們彼此不相容,比如貓。

貓和雪貂是唯一得到馴化的地盤性哺乳動物。不是為了吃肉而是寵物。

2)也不是大多數的群居動物都可以被馴化,以下原因隻要一個,大多數就不能馴化

首先,有許多動物的群體并不擁有重疊的生活範圍,而是保持排斥其他群體的獨占領域。把這兩群動物圈養在一起,就如同把兩隻獨居的雄性動物圈養在一起一樣是不可能的。

其次,許多動物在一年的部分時間是群居的,到了交配的季節就變成了地盤性的了。大多數的鹿和羚羊都是如此。(馴鹿例外)

再次,許多群居動物,再一次包括大多數鹿和羚羊,并沒有界限分明的優勢等級,是以在本能上并沒有準備把任何占支配地位的領袖牢記在心(因而也不會把人記在心上)。結果,雖然許多鹿和羚羊給馴服了(請想一想班比的所有那些真實的故事),但人們從來沒有見過那種像綿羊一樣成群放牧的馴養的鹿和羚羊。這個問題也使對北美加拿大盤羊的馴化半途而廢。

《槍炮病菌與鋼鐵》分享(七):世界上大型哺乳動物有100多種為什麼隻有14種得到了馴化?1,日常食物食物生物量轉換為取食
《槍炮病菌與鋼鐵》分享(七):世界上大型哺乳動物有100多種為什麼隻有14種得到了馴化?1,日常食物食物生物量轉換為取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