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文篇」與劉縣尹辭選舉書

與劉縣尹辭選舉書

周爰訪

嘗聞感(1)風雨而思奮者,哲士(2)之乘時(3)也;甘衡泌(4)而幽栖(5)者,賢者(6)之樂饑(7)也。迺 有進乏乘時之哲、退匪樂饑之賢,而栖遲(8)偃仰(9)、與時浮沉(10)者,又庸愚(11)之。是以自審(12)也,愚生也。

晚少不如人,七齡失怙,母兄見驕(13)諸凡,非聖賢之行,以至負流俗之累(14)往往而有。洎(15)遊庠序,益無足錄(16)。雖時或較藝(17)前茅,然畢竟過情(18)彌甚。近年以來,手足(19)相失,哀傷過節(20),目昏耳鳴,怔忡(21)不寐,四體(22)猶人,而神明(23)早與人隔。是以生平言志量才,即或以文章博科第(24),亦必乞得閑散,斷不堪(25)兵農、錢谷之司。乃以病腐(26)儒生謬言(27),經濟(28)不特(29),下負羊質(30)之诮(31),抑且上累知人(32)之明,必待他日試之。不效(33)而感恩,反為銜怨(34)之階(35),孰若(36)今日使之得遂其豐草長林(37)之性之為适(38)哉?

少讀《陳情表》(39)及《絕交論》(40),慨然慕之,想見其人。今日之事,事适類此,伏乞矜憫(41),愚(42)誠(43)收回成命(44),生當隕首(45),死當結草(46)。不然者,士各有志,勢與志違,則情轉逼,非敢拟迹巢由(47),政(48)不免狂同接輿(49)耳。

敬布(50)腹心(51),獻書(52)以聞,惟明公(53)留意焉。

作者簡介:周爰訪,字成延。明末清初,甯陽城東南韋週村人。工于詩文,書法遒逸。順治初年選授翰林直内宏文院。

注釋:(1)感:感慨。(2)哲士:明智的人。(3)乘時:利用時機。(4)衡泌:《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栖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毛亨《傳》:“衡門,橫木為門,言淺陋也。”又“泌,泉水也”。後用以指隐居之地或隐居的生活。(5)幽栖:隐居。(6)賢者:德才并美之人。(7)樂饑:指樂而忘饑。(8)栖遲:遊息。(9)偃仰:俯仰。指生活悠然自行。(10)浮沉:随波逐流。指追随世俗。(11)庸愚:平凡無知。(12)自審:自己仔細觀察自己。(13)(驕:高傲。(14)負流俗之累:受流行的習俗牽累。(15)洎(jì):到。(16)足錄:值得記載。(17)較藝:比賽技藝。指考查學業。(18)過情:超過實情。(19)手足:指兄弟。(20)節:适度。(21)怔(zhēng)忡(chōng):心悸。(22)四體:四肢。(23)神明:指人的精神。(24)科第:指科舉登第。(25)不堪:受不了。(26)病腐:困乏而迂腐無用。(27)謬言:錯話。(28)經濟:經國濟民。(29)不特:不卓異。(30)羊質:借用“羊質虎皮”(比喻虛有其表)之意,謂自身為羊質。(31)诮(qiào)責備。(32)知人:謂能識别人的賢愚善惡。(33)效:盡力。(34)銜怨:将怨恨藏在心裡。(35)階:緣由。(36)孰若:哪如。(37)豐草長林:深林草野之所。多指隐者所居之處。(38)适:安适。(39)《陳情表》:晉李密撰。李密,字令伯,晉武陽(治在今四川彭山東)人。少孤,母改嫁,由祖母撫養長成。少時曾仕蜀為郎,晉泰始初征為太子洗馬,因須侍奉祖母,上《陳情表》,辭官不就。祖母死後出仕。陳情,陳訴衷情。(40)《絕交論》:東漢朱穆撰。朱穆,字公叔,漢宛(今河南南陽)人。有感于時俗,著《絕交論》等。永興初為冀州(治今河北柏鄉北)刺史,後為尚書。死後,蔡邕與門人私谥文忠先生。絕交,斷絕友誼。(41)矜(jīn)憫:憐惜。(42)愚:自稱的謙詞。(43)誠:如果。(44)成命:已釋出的指令。指任職文書。(45)隕首:掉頭。謂死亡。(46)結草:春秋晉大夫魏武子臨死命其子魏顆以妾殉葬,顆不從命而嫁武子妾。後顆與秦國力士杜回戰,見一老人結草(捆草或用草打結)使杜回仆地,遂獲之。顆夜夢,老人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後因以“結草”為報恩之典。(47)巢由:巢父和許由。相傳為唐堯時隐士,堯欲讓位于二人,皆不受。巢在樹上築巢而居,時人号曰“巢父”。相傳由遁耕于箕山之下,又召為九州長,不欲聞之,洗耳于颍水濱。多用為隐居不仕的典故。(48)政:恰好。通“正”。(49)接輿:傳說為春秋時楚國隐士。其佯狂避世,因迎孔子的車而歌。故稱接輿。晉皇甫谧《高士傳》始稱其姓陸名通字接輿。(50)布:陳述。(51)腹心:衷誠。(52)書:信函,文書。(53)明公:對長官的遵稱。

【來源:甯陽縣博物館】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