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74年,高啟問朱元璋:“我無罪,你為何把我腰斬?”朱元璋反問道:“你懂得龍蟠虎踞應往哪裡用嗎?”高啟剛要解釋,朱元璋

作者:以史為鏡說古今

1374年,高啟問朱元璋:“我無罪,你為何把我腰斬?”朱元璋反問道:“你懂得龍蟠虎踞應往哪裡用嗎?”高啟剛要解釋,朱元璋就下令施刑,之後僅有一口氣的高啟,用手蘸着血,連寫三個字。

高啟,字季迪,号槎軒,江蘇蘇州人,與大謀士劉伯溫,太子朱标的老師宋濂,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高啟的祖上,是北齊開國皇帝高歡,到高啟父親這一輩,家世還非常豪富。

小小的高啟,有個夢幻般的理想,那就是做個仗劍走天涯的俠客,然而世事無常,高啟在未成年時,他的父母就雙雙亡故。

深受打擊的高啟,抛棄了心中那個夢幻般的理想,開始發奮苦讀。

發奮苦讀的高啟,非常喜歡研究曆史方面的知識,其次便是詩歌,元末天下紛紛之際,到處都是起義軍。

以18條扁擔起義的張士誠稱吳王後,開始招賢納士,聘用人才,年僅16歲的高啟,就成了他的座上賓。

然而,心如湖水般清澈的高啟,很快就厭惡了這裡你争我鬥的氣氛,是以,他借故離開了張士誠,過起隐居的生活。

遺憾的是,高啟并不是想隐居,就能夠隐居的。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也聽說了大才子高啟,便召他入朝編修元史。

元史編修完以後,朱元璋也見識了他的才幹,是以,立即任命他為戶部右侍郎。

此時的高啟,本可借此機會一路青雲,但他對這個機會,并不看重,反而向朱元璋提出辭職歸隐。

當時的朱元璋,聽了他的辭職請求後,表面上沒說什麼,還賞賜了他許多金銀,讓他回家好好的生活。

其實,朱元璋的内心深處,已經非常厭惡高啟了:我讓你在我的明朝為臣,你卻要回鄉種田,你是什麼意思?是對我的明朝有意見嗎?

朱元璋當時沒有發作,是因為他缺少一個發作的正當理由,不過很快,這個理由就有了。

1374年,蘇州知府魏觀,在朱元璋曾經的對手,張士誠所住的宮殿舊址上修建府衙。

府衙修成後,還邀請大才子高啟,做了一篇上梁文。而這篇上梁文,卻給高啟惹下了潑天大禍。

先是,與魏觀一向不和的蘇州指揮使蔡本,上奏朱元璋,說魏觀把衙門,建在曾經稱王的張士誠的舊宮殿上,他的心中肯定有所企圖。

這樣的指責太可怕了,一旦坐實,就是謀逆罪。

緊接着,朱元璋派禦史張度調查此事,張度素來與魏觀也不和,一番調查後,在上報給朱元璋的奏折中,嚴厲批評魏觀“興滅王之基,開敗國之河。”

之後,魏觀被處死。

而高啟,因寫過一篇上梁文,也被牽扯進來,因為高啟所寫的上梁文中,出現了龍蟠虎踞四個字。

這不禁讓朱元璋大發猜想:龍盤虎踞是什麼詞?你用在我這個皇帝住的地方還可以,但你用在了,我曾經的對手張士誠住的地方,同時,又是我手下大臣魏觀現住的府衙,你居然說他們住的地方龍盤虎踞,你到底有何居心?

隻是以事,高啟立即被押赴南京,朱元璋直接就判了他個腰斬之刑。

行刑那天,朱元璋還專門抽出時間來親赴刑場,當高啟問朱元璋:你憑什麼把我腰斬?

朱元璋冷冷的答道:你寫的上梁文中,竟然出現了龍蟠虎踞的字眼,由此可見,你必有不軌之心。

之後,未等高啟作出任何解釋,深恨他的朱元璋便下令行刑。

高啟被腰斬後,并未立即死去,他在上半身還清醒的狀态下,沾着地上的鮮血,寫了三個大大的“慘”字!

高啟之死,表面上是文字上犯了朱元璋的忌諱,實則是朱元璋對當時,不願入朝為官的文人們,采取的一種打擊。

朱元璋曾在《大诰》中說道:寰中士夫不為君用,誅其身,沒其家,不為之過。

看來,高啟惹怒朱元璋的地方,是因為當年朱元璋讓他為官,他卻選擇辭官歸隐。

然而,縱使高啟入朝為官,就一定能有好運嗎?

比如,與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的劉伯溫,他輔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卻在生病時,服了朱元璋派丞相來探望他、所帶的禦醫開的藥,結果,不明不白的死去。

而太子的老師宋濂,也因孫子牽扯到胡惟庸案,而遭到流放至茂州的下場,不幸,因年老體衰,中途病逝。

另外,與高啟齊名的吳中四傑,也沒有一個善終。

楊基被罰勞役,死于工所,張羽被綁起來,扔到江裡淹死,徐贲因犒勞朱元璋的兵馬不周到,也被處死。

在洪武一朝,朱元璋一方面求賢若渴的把才子們招入朝廷,一方面又以嚴刑峻法對待他們。

以緻于,許多文人入朝、不入朝,都難有好下場,隻能說身在那個時代的文人,實在是難啊!

對此,你有何看法呢?歡迎讨論。

#曆史# #人物#

1374年,高啟問朱元璋:“我無罪,你為何把我腰斬?”朱元璋反問道:“你懂得龍蟠虎踞應往哪裡用嗎?”高啟剛要解釋,朱元璋
1374年,高啟問朱元璋:“我無罪,你為何把我腰斬?”朱元璋反問道:“你懂得龍蟠虎踞應往哪裡用嗎?”高啟剛要解釋,朱元璋
1374年,高啟問朱元璋:“我無罪,你為何把我腰斬?”朱元璋反問道:“你懂得龍蟠虎踞應往哪裡用嗎?”高啟剛要解釋,朱元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