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親密關系裡,我們經常做的事情是,扔給對方一個焦慮(情緒),希望對方接住和化解這份焦慮,還給我一個好的東西。但基本上次次

作者:光華同學

在親密關系裡,我們經常做的事情是,扔給對方一個焦慮(情緒),希望對方接住和化解這份焦慮,還給我一個好的東西。但基本上次次都是對方非但不能接住和化解,反而又還給我一個更大的焦慮,然後我們又陷入憤怒,失落,無助,痛苦……

盡管痛苦,但是我們“樂”此不疲地玩着這個遊戲,這一玩可能就是十幾年。

這極有可能是我們從幼年時期開始跟父母的一個相處模式。

當我有情緒,有煩惱時,向父母尋求幫助,但是父母總是暴躁苛刻的對待我們。當我們回想過去,所能記得的一些事情中,也的确如此。

走進親密關系,我們渴望對方能夠溫和地看見和回應我們,但是在内在關系模式的自動運作下,總是推動事情朝壞的方向,朝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向發展。

生命中一再重複和輪回童年的痛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渴望改造對方,通過改造對方似乎就能夠糾正我們童年悲慘的命運。另一方面是,在這種在輪回裡,我們獲得了一種掌控感。

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對方接不住我們的情緒,極大的可能是因為幼年時期他也承接背負了太多的情緒,這些情緒讓他深惡痛絕。

在親密關系裡,就像我們會把他投射為我們的父母,一再重複父母曾經帶給我們的一些感受一樣,他也會把我投射為他的父母,一再重複父母曾經帶給他的一些感受。

他的重複也是為了改造,他也渴望有一個人能夠從深層次了解和看到他的痛苦,并且把他從痛苦的深淵裡拉出來,就像我渴求他看見和回應一樣,他也渴求我的看見和了解。

而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就像他通常的做法一樣,非但不願意去看見和了解他,反而是會經常向他扔情緒,制造焦慮,他化解不了,還激起了他内在從幼年時期就存在的創傷,是以有時候會暴躁苛刻的對待我們。

于是,

我像他的母親一樣對待他,

他像我的父親一樣對待我。

這就像一個循環,我們經由彼此,一再去體會童年的痛苦。所謂靈魂陪練,就是為了能夠療愈彼此内在的創傷,這樣不辭辛苦地陪練了十幾年。

#心理咨詢師說# #心理學# #原生家庭# #親密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