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雷雨》帶點懸疑味!華雯為什麼堅持要排滬語版?

作者:新民網

昨晚,“演藝大世界”新春首部首演劇目——滬語版話劇《雷雨》在中國大戲院迎來開門紅。該劇由上海寶山區滬劇藝術傳承中心、上海藝動天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另辟蹊徑用上海話演繹曹禺經典,原本以為觀衆會先“軋軋苗頭”謹慎觀望,沒想到尚未開演已銷售90%,再度驗證了人們對鄉音的渴望。

這個《雷雨》帶點懸疑味!華雯為什麼堅持要排滬語版?

圖說:話劇《雷雨》排練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 (下同)

在主演華雯看來,“《雷雨》是一部能傳播我們‘上海聲音’的作品,早年《雷雨》被改編為滬劇,成為一代經典,如今我們用方言話劇來演繹,讓上海話回歸城市舞台。”

九零後看《雷雨》 很懸疑

不同于傳統《雷雨》廳堂結構實景舞台,此版《雷雨》的視覺呈現頗有“暗黑童話”的意味。七八面巨型镂花窗棂橫跨舞台成為背景,依舊是沉悶低氣壓的氛圍,卻又帶着時空割裂感,以黑白灰為基底的舞台上,孔雀綠的沙發、胡桃木的家具,格外出挑。

舞台上,繁漪初亮相,一身湖藍色絲絨旗袍,兩側開襟處有褶皺薄紗,當她沿着旋轉樓梯徐徐下行,裙擺随着步伐輕擺,别具風韻,猶如這枯墳般的舊式大家庭裡的午夜玫瑰。《雷雨》故事的發生地并不在上海,如今既用上海話來演繹,便在氛圍感上做了一番本土化移植。

這個《雷雨》帶點懸疑味!華雯為什麼堅持要排滬語版?

擔任此劇舞美設計的是年輕的設計師王瑜,以九零後的視角看《雷雨》的她表示:“如果把結果率先呈現于舞台,簡直就是絕佳的懸疑片開頭。”是以她為《雷雨》設計了很酷的舞台,場景随着悶雷、驚雷、炸雷而改變。全劇高潮時,驚雷炸響,始終懸在正廳中央的巨型吊燈在半空裂成碎片撲簌簌往下掉,好像整個世界都坍塌了。

聽兩個鐘頭上海話 很過瘾

當然,此劇最大看點還是在上海話的演繹。散場時,有觀衆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朋友安利這部劇,“蠻靈額,老好看額,關鍵聽兩個多鐘頭上海閑話,過瘾。” 也有看過很多版《雷雨》的資深劇迷表示:“當初曹禺先生就曾說過,沒想到《雷雨》《日出》《家》都創排滬劇了,還非常合适。設想下,如果曹禺先生知道方言劇《雷雨》上演了,也會很高興吧!”

這個《雷雨》帶點懸疑味!華雯為什麼堅持要排滬語版?

讓人感慨的是,昨晚劇場裡有不少正放寒假的學齡童被父母帶來“磨耳朵”,剛滿7歲的女兒丁以然被媽媽帶來看戲,散場時問她:“侬看得懂 ?”平時頗為抵觸上海話的女兒竟不自覺地回複:“阿拉看得懂額”。這讓小丁的媽媽驚喜不已:“一直以為女兒是不會說上海話,沒想到她就是不肯說,上海小囡還是要會兩句上海話,才不忘記自己的來處”。

滬劇振興從滬語抓起 很要緊

其實,類似的情景并非隻在《雷雨》現場得見,在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駐場的幾年裡,觀衆中始終有親子組合,也有不少想要“鍛煉”自己家鄉話的80後、90後。在話劇《繁花》演出時,“滬語愛好者”的隊伍擴容到很多喜愛上海卻沒有上海話基礎的年輕人。他們本着“學外語”的精神來學上海話,劇組也貼心準備了上海話學習手冊,供他們“答疑解惑”——有些看了字幕也不明是以的上海方言的特有表達,可從手冊中尋到答案,回味意蘊,其樂無窮。

這個《雷雨》帶點懸疑味!華雯為什麼堅持要排滬語版?

華雯率寶山滬劇團“破圈”排演方言版《雷雨》,頂着巨大的壓力。有老友勸她不要“特立獨行”,還是要守住滬劇的根;還有前輩善意關照,藝術生命有限莫要“不務正業”。對此,華雯堅持自己的選擇:“滬劇要振興,滬語大環境的振興是關鍵。”她說:“我很感激,随着小說《繁花》及同名話劇的上演、電影《愛情神話》的上映,我們終于又遇見了一波滬語熱潮。但我知道,若隻是一波熱潮,終究會褪去,是以我們要給它加火添柴。現在,滬劇依舊很艱難,我的想法很簡單,要喚回大家對滬劇的喜愛,就要先讓大家能聽懂滬語。我希望這部劇不僅能成為觀衆學習滬語的途徑,也成為更多人了解上海的一個視窗。”(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