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腦無死角的欺騙你

作者:國外電視劇電影彙集

看清自己有多難!

很多人的家裡有一面神奇的鏡子, 在這面鏡子前, 人們永遠是明眸皓齒、 楚楚動人, 他們有半數的自拍都在這裡完成。 不過, 這世上有另一些鏡子, 它們扭曲、 邪惡, 常常讓人懷疑鏡子裡面的人是不是自己, 比如還沒準備好時不經意瞥見的鏡子, 再比如其他人的手機鏡頭。

那麼, 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己?當我們審視自己, 眼睛定格在一瞬間的時候, 我們所看到的其實是自己的某個切片。 從這個角度來講, 如果将我們對自己的全面評價視為一個次元, 那麼被我們評價的那些切片, 就是基于這個次元的低次元投影。

很顯然, 無論是哪一個低維投影, 都無法替代高維判斷。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 既自信, 又自卑; 既外向, 又内向; 既害怕孤獨, 又享受安靜; 既無所畏懼,又膽小懦弱。 我們自己都分不清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 因為我們一直在用切片思維思考問題。

有人問泰勒斯, 什麼是最困難的事, 泰勒斯回複: “看清你自己。 ”看清自己, 大約是這個世間最難的事, 因為我們是人, 是人就随時會産生各種各樣的情緒: 快樂、 悲傷、 憤怒、 羞愧……而一旦人産生了情緒, 就會為了維持或擺脫某種情緒狀态而說服大腦将自己的真實意圖隐藏起來, 比如感受過快樂就想持續感受快樂, 嘗試過痛苦就想立刻擺脫痛苦。 于是大腦就會為你創造一系列虛假指令來達到目的, 比如自欺欺人等。 久而久之, 我們就真的會将這種虛假的思維指令當成是真實 存在的。 是以隻要是人, 必然是不能正确認識自己的。 幸運的是, 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認知訓練來調節正确認識的程度。

我們的大腦在很多時候是很頑固的, 無關對錯, 就是單純的頑固。這在有強烈“自我感”的人身上, 會展現得更加明顯一些。 我們通常将這種頑固稱為“證明偏差”。 簡單來說, 就是當你的頭腦中已經形成了某個預設立場或當你傾向于得到某個結果時, 你就更容易在搜尋證據的途中不知不覺地偏離“公平”。 我們常說的首因效應、 暈輪效應等, 都是證明偏差在某些時刻的表現: 我先入為主認為你不錯, 那麼你幹什麼都看起來不錯; 我看你着裝得體、 幹淨漂亮, 那麼你做起事來應該也是幹淨利落的。 這些都是大腦騙人的方式。

尋找頭腦中既有立場的正面證據似乎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技能, 因為我們有強化自我意識的天性。 在這一點上, 不論你是心理學家, 還是社會學家, 不論你擁有多少相關的系統性知識, 都難以完全擺脫。

有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目的是測試“人在權威的震懾下, 對于殘忍的指令是會繼續保持善良, 還是會變得冷酷無情”。 這位善良的心理學家認為人性是善良的, 于是他設定了一個場景, 随機挑選了一批實驗對象, 要求他們用電擊的方式懲罰一名做錯事的人。 實驗過後, 他發現人們果然都很善良, 多數人在面對權威的錯誤指令時不為所動。這時有個與他持有相反意見的朋友也設定了一個同樣的場景, 實驗結果卻大相徑庭, 多數人都冷酷無情, 在權威的指令下不斷電擊那個做錯事的人。

為什麼同一個實驗會出現迥然相異的實驗結果呢? 可能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在實驗之前, 他們已經埋下了關于實驗的預設立場。 心理學家在挑選實驗對象時, 雖然已經盡量做到随機, 但他的潛意識還是會幫他挑選一些看起來更為善良的人, 而他的朋友則會“随機”挑選一些看上去更喜歡惡作劇的人。 最後, 結果自然就按他們預設的方向走了。大腦騙人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如果沒有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 比如雙盲測試、 對照實驗等, 我們在很多時候都會完完全全被它欺騙。 更神奇的是, 對于被欺騙這件事, 很可能我們永遠都不會意識到, 因為我們從心底裡“樂意”被欺騙。 而我們之是以沒能真實地認清自己, 也是因為比起真實的自我, 我們更喜歡自我創造的那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