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先義:老紅軍叙說長征

作者:紅色文化網
陳先義:老紅軍叙說長征

關于長征的故事,

女紅軍王定國,

話題打開,

似乎永遠說不完。

她講這個故事時,

剛剛過了百歲壽誕。

她說,

跟年輕人叙叙往事,

也是對戰友最好的紀念。

她說,

那是1935年,

6月12日,

紅軍翻越夾金山。

要上山了,

指令昨頒:

兵不分男女,

找木棍喝烈酒吃辣椒,

三件事情,

人人必辦。

如果不這樣,

你就難以戰勝,

前邊的生死考驗。

可山上稀薄的空氣,

極度嚴寒,

照樣把無數紅軍的生命,

永遠定格在了雪山。

那一天,

不到二十歲的王定國,

半山上實在走不動了,

就索性,

坐下來喘一喘吧,

這一喘,

卻成她人生一個轉彎。

站起來再行軍時,

雙腳腳趾已經掉完。

高寒哪,

讓她瞬間成為傷殘。

從此啊

她拖着沒有腳趾的傷腳,

翻過雪山,

走過草地,

一路步履蹒跚,

最終走到了延安。

她永遠不會忘記,

身邊那個叫郝毅的戰士,

看到路邊一塊石頭,

便撂下背包,

歇腳靠一靠吧,

就依偎在“石頭”旁邊。

沒想到石頭轟然倒了。

啊,怎麼也沒想到,

那是一個凍死的戰士啊,

已經成一座僵硬的冰雕,

永遠在雪山長眠。

她還不會忘記,

就在離她不遠,

一個名叫戴天福的戰士,

忽然打起了擺子。

從此再也沒有力氣,

把最後200米登攀。

陳先義:老紅軍叙說長征

此刻,

一個高大的身影,

走過來要背上小戴,

鼓勵他戰勝苦難。

啊,

那不是我們的毛主席嗎,

他可是千軍萬馬的統帥。

這個戴天福,

就是他的警衛員。

那還是打漳州時,

毛主席親自挑選。

主席說:

快,小戴,

我來背上你,

咱們一起翻山。

可不能坐下啊,

坐下就再也過不了雪山。

後邊的戰士吳吉清上來了,

哪能讓三軍統帥,

背着警衛員翻山。

他趕上來背起小戴。

于是曆史留下了,

關于夾金山的著名畫面:

吳吉清背起小戴,

毛主席從後邊推着,

領袖和士兵,

就這樣相幫相扶,

一起力戰苦難。

漫漫征途,

征途漫漫。

有多少這樣的故事,

書寫着人類,

如何戰勝嚴酷的自然。

比雪山更加艱險的,

還有最後一道鬼門關。

那便是過草地啊!

草地之難,

難于上青天。

爾來四萬八千歲,

不與秦塞通人煙。

草灘處處有陷阱,

讓人聞之凋朱顔。

草根樹皮都吃光,

紅軍到此斷炊煙。

生死面前,

紅軍遇到最大考驗。

毛澤東下令了:

殺幾匹馬吧,

必須想辦法,

先搶救傷病員。

于是,

草地上一聲槍響,

主席的戰馬被殺了。

那一天,

吳吉清捧着一份馬肉,

送到主席面前。

毛主席生氣了:

不是說給傷病員嗎?

先去給戴天福,

我不是傷病員!

不能讓他掉隊啊,

前方路程還遠。

吳吉清捧着馬肉,

去了傷病員的草灘。

不久,

小吳回來了,

卻帶回兩份馬肉,

報告主席說:

“小戴不要,

要讓主席保護身體,

他說整個紅軍,

都需要主席指揮作戰。

老百姓都盼着主席,

帶領他們,

創造幸福明天。”

主席聽後許久無言,

而後把手一揮:

走,去看小戴,

跟我去修養連!

吳吉清憋了半天,

不得不吐了真言:

主席,不用了,

小戴剛剛犧牲了!

給主席送來的這塊馬肉,

便是他臨終的遺願。

于是,

茫茫草地上,

我們看到一個,

感人肺腑的畫面:

毛主席脫去軍帽,

帶領身邊将士們,

向着南方,

向着紅軍走過的路,

向着戴天福犧牲的草灘,

默默低頭三鞠躬,

無語流淚,

流淚無言。

淚水朦胧中,

毛主席似乎看見了,

茫茫草地上,

一萬多跟戴天福一樣,

多麼鮮活的青春生命啊,

此時已經,

犧牲在草灘。

不能忘記啊,

就在昨天,

那個讓人心碎的場面,

一個戰士身陷草地,

眼睜睜卻無法救援,

眼看着戰士,

一步步快速下陷,

生命之花就要隕落,

隻是就在瞬間,

泥漿沒過頭頂了,

泥水終于吞噬了,

那張堅毅卻無助的容顔,

隻剩下一頂八角帽,

最後漂浮在泥水上邊。

從那一刻,

那頂八角紅軍帽啊,

似乎永遠漂浮眼前,

永遠永遠。

陳先義:老紅軍叙說長征

此刻,

淚水迷蒙中,

将士們似乎還看見,

這個世界,

永遠沒有見過的場面。

後續的紅軍走來了,

看到前邊犧牲的戰友,

赤身裸體躺在草灘,

疊放好的衣物,

整齊地碼放身邊。

那是犧牲的戰友,

在生命的最後一息,

留給戰友們的最後衣衫。

犧牲戰友知道啊,

死後身軀僵硬,

脫掉衣物會十分困難。

便在一息尚存時,

把身上衣物脫個幹淨,

留給後來的戰友吧,

衣物雖破,

還能擋風禦寒。

世界上有多少戰争,

古今有多少征戰,

請問你見過這樣的軍隊嗎?

戰友情誼啊,

被塑造成巍峨的高山。

啊,一個又一個,

已經奄奄一息的戰士,

為減少部隊麻煩,

便用一把草蒙住了臉,

以死亡的樣子,

告訴收容隊放棄救援。

這就是我們的紅軍啊,

即使犧牲了,

也在生命最後一刻,

想着為部隊減少負擔。

于是收尾部隊,

接到一份特殊的指令:

隻要還有一口氣,

擡着也不能把生死戰友,

丢下草地泥潭。

陳先義:老紅軍叙說長征

于是,

在我們的紅四方面軍,

便發生了,

這樣一個泣血故事,

四個奉命擡重傷員的紅軍,

三個都相繼犧牲在草地雪山。

那個重傷的戰士,

最後卻到了延安。

啊,明天啊,

一切為了明天,

為了明天,

紅軍用屍體為路标,

引導着部隊向前,向前。

此刻,

我們的毛主席啊,

他極目遠眺:

茫茫草地,

草地綿綿。

草地之南,

是高聳的雪山。

雪山之南,

雲貴高原。

他看得很遠,

想得很遠,

朦胧間他忽然看見,

那遙遠的地方,

正在進行一場苦戰。

那不是貴州嗎,

那河水滾滾的赤水河岸。

天上數架飛機,

在輪番轟炸河灘。

啊,不好,

擔架上躺着的,

那是團政委鐘赤兵,

敵機此刻在他頭頂盤旋,

不好,敵人要投彈,

我們又一個紅軍政委,

命懸一線。

好,撲上來了,

撲上來了,

一個女軍人,

此刻箭一般步伐,

奮力向前。

她用自己的身體,

将鐘赤兵掩護下邊。

一聲震天巨響啊,

河灘騰起一片烈焰

紅軍政委毫發未損,

而那個救人的女英雄,

卻身中十七處彈片,

就在一瞬間,

成了生命垂危的重傷員。

啊,那個女英雄,

是他親愛的賀子珍同志啊!

他毛主席的妻子,

用英雄的壯舉,

書寫了一首,

舍生忘死的巾帼雄篇。

陳先義:老紅軍叙說長征

此後已是重傷,

為不拖累部隊,

賀自珍自願,

留在赤水河岸。

毛主席不同意,

下令用他的戰馬,

再加上他的警衛員,

一定保護賀自珍,

随着紅軍主力向前。

那一刻,

毛主席想了什麼,

我們不知道,

他或許想到,

從井岡山出發,

生死戰友朝夕相伴,

今天怎能丢下不管?

他已經犧牲多名親人了,

楊開慧,毛澤覃,

毛楚雄,毛澤建,

不能再讓身邊,

這個唯一的親人,

再這樣撒手人寰。

他也許想到,

有孕在身的妻子啊,

留下來,

遭遇國民黨軍隊,

必然就是犧牲和苦難。

苦難啊,

人間罕見的苦難,

雪山草地上,

有多少,

人類征戰史上的奇觀。

許許多多的故事,

都是世界戰史上,

古今罕見。

陳先義:老紅軍叙說長征

西方人說,

紅軍長征,

是在挑戰生理極限。

不,我們不同意,

這種不能成立的觀念。

我們能夠戰勝,

人迹罕至的雪山,

我們能夠走過,

永無盡頭的泥濘草灘,

我們之是以能夠,

挑戰什麼生理極限,

因為每一個紅軍,

心裡都懷揣,

關于理想信仰的宏大詩篇。

請你們回看,

古今有這樣的軍隊嗎?

第一批紅軍走過去,

後續的紅軍來了,

前方紅軍的遺物,

就是後來者前行的路線。

再後來,

遺物沒了,

紅軍的屍體便是路标,

指引着後續隊伍奮力向前。

再後來,

屍體沒有了,

隻剩下堆堆白骨,

成為紅軍前進的羅盤。

每裡路上都有紅軍遺骨啊

就是這無數生命連接配接,

成為一條紅色飄帶,

一條鑲嵌在地球上的紅線。

還有多少,

關于長征的往事啊,

啊,往事啊,

往事并不如煙,

許許多多的往事,

隻要一息尚存,

都會把記憶之火點燃。

不會忘記啊,

已經88歲的王平将軍,

講起自己經曆,

一次次哽咽,

将講述的故事中斷。

那是大部隊已經過了草地,

彭德懷忽然找到他,

說還有一個營未見,

派他立刻回去,

帶他們趕到駐紮的營盤。

王平帶着人,

再回草地,

來到班佑河邊,

遠遠看見了,

一片人影,

就是那個丢失的營隊,

700名紅軍,

一個個背靠着背,

遠遠一看,

草地上睡夢正酣。

王平勃然大怒,

整個紅軍,

都在将你們等盼,

可你們居然,

睡得如此香甜。

王平順勢一推,

推一個倒一個,

這700名紅軍啊,

饑寒交迫中,

已經背靠着背,

化作永恒的雕像,

凝固在征途草灘。

堅強的王平哭了,

而且放聲大哭,

哭聲在這荒蠻草地,

傳得很遠很遠。

親愛的戰友們哪,

為了人民的明天,

為了祖國的明天,

如今你們,

出師未捷啊

卻葬身草地荒原。

陳先義:老紅軍叙說長征

今天,

在班佑河邊,

聳立着一片,

紅軍背靠着的雕像,

記錄着那個曆史上,

最為悲壯的瞬間。

把這700名紅軍紀念。

啊,就是這樣一支,

高舉信念之旗的隊伍,

一路前仆後繼,

一路英勇向前。

從井岡山打到遵義,

從遵義打到延安。

萬裡長征,

橫跨十一個省,

曆經380次苦戰,

解放700座縣城,

消滅敵人數百個團。

中央紅軍,

八萬六千人的隊伍,

最後剩下七千。

最終把中國革命的大學營,

紮在了陝北,

紮在了延安。

陳先義:老紅軍叙說長征

怎麼來評價長征呢?

讓我們重新來聽,

毛主席當年的著名講演:

紅軍是宣言書,

它向世界宣告,

紅軍是英雄好漢,

不論是茫茫草地,

皚皚雪山,

峽谷激流,

千險萬難。

縱然是大炮飛機,

敵軍圍困萬千,

都不能阻擋,

紅軍勝利的鐵流,

滾滾向前。

紅軍是宣傳隊,

它在華夏大地,

把關于共産主義的真理,

在億萬百姓中傳遍。

紅軍是播種機,

它把推翻三座大山,

把關于革命的火種,

在中國十餘個省,

迅速播撒點燃。

而今正逢我們的黨,

迎來百年華誕,

我們回望長征,

我們緬懷先賢,

我們初心不忘,

我們重任在肩。

革命尚未成功,

我們奮勇向前。

長征精神,

将是我們永遠的旗幟,

那是我們精神的靈魂啊,

高高舉起它,

我們将無往不勝,

我們能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