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脑无死角的欺骗你

作者:国外电视剧电影汇集

看清自己有多难!

很多人的家里有一面神奇的镜子, 在这面镜子前, 人们永远是明眸皓齿、 楚楚动人, 他们有半数的自拍都在这里完成。 不过, 这世上有另一些镜子, 它们扭曲、 邪恶, 常常让人怀疑镜子里面的人是不是自己, 比如还没准备好时不经意瞥见的镜子, 再比如其他人的手机镜头。

那么, 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当我们审视自己, 眼睛定格在一瞬间的时候, 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某个切片。 从这个角度来讲, 如果将我们对自己的全面评价视为一个维度, 那么被我们评价的那些切片, 就是基于这个维度的低维度投影。

很显然, 无论是哪一个低维投影, 都无法替代高维判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 既自信, 又自卑; 既外向, 又内向; 既害怕孤独, 又享受安静; 既无所畏惧,又胆小懦弱。 我们自己都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因为我们一直在用切片思维思考问题。

有人问泰勒斯, 什么是最困难的事, 泰勒斯回复: “看清你自己。 ”看清自己, 大约是这个世间最难的事, 因为我们是人, 是人就随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快乐、 悲伤、 愤怒、 羞愧……而一旦人产生了情绪, 就会为了维持或摆脱某种情绪状态而说服大脑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 比如感受过快乐就想持续感受快乐, 尝试过痛苦就想立刻摆脱痛苦。 于是大脑就会为你创造一系列虚假指令来达到目的, 比如自欺欺人等。 久而久之, 我们就真的会将这种虚假的思维指令当成是真实 存在的。 因此只要是人, 必然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 幸运的是, 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认知训练来调节正确认识的程度。

我们的大脑在很多时候是很顽固的, 无关对错, 就是单纯的顽固。这在有强烈“自我感”的人身上, 会体现得更加明显一些。 我们通常将这种顽固称为“证实偏差”。 简单来说, 就是当你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某个预设立场或当你倾向于得到某个结果时, 你就更容易在搜寻证据的途中不知不觉地偏离“公平”。 我们常说的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等, 都是证实偏差在某些时刻的表现: 我先入为主认为你不错, 那么你干什么都看起来不错; 我看你着装得体、 干净漂亮, 那么你做起事来应该也是干净利落的。 这些都是大脑骗人的方式。

寻找头脑中既有立场的正面证据似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技能, 因为我们有强化自我意识的天性。 在这一点上, 不论你是心理学家, 还是社会学家, 不论你拥有多少相关的系统性知识, 都难以完全摆脱。

有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目的是测试“人在权威的震慑下, 对于残忍的命令是会继续保持善良, 还是会变得冷酷无情”。 这位善良的心理学家认为人性是善良的, 于是他设置了一个场景, 随机挑选了一批实验对象, 要求他们用电击的方式惩罚一名做错事的人。 实验过后, 他发现人们果然都很善良, 多数人在面对权威的错误命令时不为所动。这时有个与他持有相反意见的朋友也设置了一个同样的场景, 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 多数人都冷酷无情, 在权威的命令下不断电击那个做错事的人。

为什么同一个实验会出现迥然相异的实验结果呢? 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在实验之前, 他们已经埋下了关于实验的预设立场。 心理学家在挑选实验对象时, 虽然已经尽量做到随机, 但他的潜意识还是会帮他挑选一些看起来更为善良的人, 而他的朋友则会“随机”挑选一些看上去更喜欢恶作剧的人。 最后, 结果自然就按他们预设的方向走了。大脑骗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 比如双盲测试、 对照实验等, 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完完全全被它欺骗。 更神奇的是, 对于被欺骗这件事, 很可能我们永远都不会意识到, 因为我们从心底里“乐意”被欺骗。 而我们之所以没能真实地认清自己, 也是因为比起真实的自我, 我们更喜欢自我创造的那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