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資助商人多年,又給他100兩銀子經商,商人發财成為富翁。男子年老生活無着落,求助商人,商人竟惡言相向。有人借100兩銀子給商人,讓他給老人。後來商人清點錢财時發現少了100兩銀子,這究竟怎麼回事?
明朝,有一個山西富商,住在京城的豪華客棧裡,他随身帶的奴仆都有十幾人,陣勢很大,他的穿戴和車馬很華麗。富商聲稱此番來京城,就是來納捐謀取一官半職的。
一天,一位穿着破舊的老人來到客棧,求見商人。仆人見他很落魄,不肯替他通報。老人無奈,隻得站在客棧門口等待,希望能見到商人一面。
幾個時辰過去,商人終于出來了,老人迎上前去,商人認出了老人,對他很冷漠,隻要了些茶水招待他,也不問老人為什麼來找他。
老人很尴尬,頓了頓,隻得主動表示了求助的意思,希望商人能給他點錢。
誰知商人聽後,竟非常生氣地說:“我現在捐官的錢都不夠,哪還有多餘的錢來幫你?”
老人忍不住了,他憤憤不平地當着客人的面,數落這位商人,說他忘恩負義,辜負了他十多年的幫扶情義,說商人的良心都被狗吃了......
原來,這位山西商人以前很窮,在他不到20歲時,老人已是一位清政廉明、愛民如子的縣令了。老人見他可憐,資助他多年,還幫他娶媳婦,給100兩銀子讓他做生意。
十幾年後,這位窮商人慢慢發了财,成為富甲一方的富翁。
但老人年老後,因被人陷害而罷官,生活就沒了着落,養不活一家人了,是以就想到了自己曾經幫助過的商人。
商人因為過上了富裕生活,啥也不缺,但總遺憾沒當過官,思來想去就想到京城捐官謀求一官半職。老人聽說商人來了京城,也找來了。
老人的期望也不高,不希望商人全部回報自己,隻希望能拿回當初資助的那100銀子,能夠讓一家人生活不再那麼局促,能有來回的路費,這樣就夠了。
老人說到後面,想到之前自己閑适的生活,又見商人如此冷漠,忍不住嗚嗚哭了起來,場面一度讓在座的客人不忍卒聞。
但,這位商人的表現,令人很奇怪,竟然在一旁不為所動,就像沒聽到一樣,讓人想罵他“忘恩負義”、“為富不仁”等。
終于,客棧裡一個姓董的浙江商人,看不下去了,他聽完老人的陳述後,向山西商人問道:“請問兄台,這位老人之言可是真的?”
商人被如此問,臉頓時漲得通紅,說:“事實确實是這樣的,但我現在真的沒有能力報答他啊。”
董某想了想,說:“兄台都是要當官的人了,還愁借不到錢嗎?如果我借你100兩銀子,允許你1年以後還,不收你分毫利息,你願用這錢報答老人嗎?”
商人勉強回答道:“我當然願意啊。”
董某又讓商人寫下借條,當客棧這麼多客人的面,商人不好拒絕,隻得寫下借條。
董某收好借條後,就打開一個箱子,從裡面取出100兩銀子交給了商人,商人雖然面上很是不悅,但還是取過錢交給了老人。
老人對董某很是感激,畢竟沒有董某,他就拿不到這100兩銀子,也不能解一時之困了。
事情已然處理完畢,董某又出錢讓客棧置辦酒肉飯菜,邀請老人和商人一同飲食。老人很高興,但山西商人高興不起來,隻敷衍到席畢。
老人再次感謝董某後,就離開了客棧,第二天董某就結賬退房走了,從此再無音訊。
第三天,商人準備拿錢去捐官,但在清點随身錢财時,發現箱子裡少了100兩銀子。但明明箱子的鎖和封條都保持原樣,并無任何破損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商人還發現,除少銀子外,還少了一件昂貴的披風,令人不解的是箱子裡還多了一張當票,上寫贖金2000錢,這差不多就是董某置辦的那桌酒席錢了。
原來,回報老人的那1000兩銀子和那頓酒席費,敢情都是自己早就付出的啊。商人這才明白,董某是一個厲害的江湖術士,自己被他捉弄了。
這件事情的真相,很快傳到客棧其他客人的耳朵裡,大家拍手稱快。商人丢了錢财又丢了人,再也沒臉住下去了,很快就搬走了,無人知其蹤迹。
@钰說時光 說
山西商人得老人多年資助,還得到老人100銀子以經商,逐漸發家發财,成為一方富戶。但老人落魄懇求他相幫時,卻被他冷漠拒絕,所幸有奇人異士相幫,才拿回當年的一點點回報。
商人的忘恩負義、不富不仁,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自私與冷漠。試想,如果沒有老人當年的不吝相幫,何來商人富甲一方?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老人還幫了他那麼多。
人活于世,也就短短幾十載,一個人隻要活着,就要懂得感恩。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也沒有什麼人理應為我們付出,即便是我們的父母。
學會感恩,用感恩的心去感動那些真正為我們付出的人,用真摯的感情去報答那些為我們奉獻的人,這樣我們才真正稱得上一個大寫的“人”。
世道輪回,因果循環。行善積善,感恩回報,方可得善、遇善!不懂感恩的人,終究被親情、友情和愛情抛棄,到時悔恨終身,悔之晚矣。#民間故事#